藏品应是新中国成立后进入日照馆藏

黄海晨报 2019-11-14 09:19 大字

这幅老作品是如何进入馆藏的?包括图书馆里的其他那些老书画都是如何进入馆藏的?这不仅是读者想知道的一个谜,也是市图书馆老一辈、新一代工作者心中的一个谜。笔者在多年的研究调查中发现,虽然这幅作品不能确证如何入藏,但是能从他们找到的三个线索来源和四个时间点基本锁定答案。

三个线索来源:

2016年,日照著名老画家丁鸿雁老先生参观日照市图书馆新馆时,曾讲述过一段往事:新中国成立后日照县公安局收缴了一批古籍书画,曾经联系日照县文化馆(当时县文化馆下设文化组、图书组、博物组)派人鉴定,并从公安局里带回一部分有价值的古籍书画充入馆藏。

据2009年参与整理该批老字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看到过一张包老字画的旧报纸上有个模糊的铅笔备注:1950年1.7元收于陈疃李的字样。经查,1949年到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确实曾掀起一股全国文物无偿和有偿捐献潮。

1980年10月24日,据日照县报记载:我县在图书馆设立文物收购站,于十月一日正式营业。收购的主要项目有:传世的玉翠、玛瑙、古书、图章、古字画等类文物,目前已陈列收购文物达300多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只有30多年的时间,通过走访几位健在的老馆员得知,他们并不知道有这些书画的存在,而且1986年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家分库时,因为不知道有这些馆藏,所以也没有将其列入分库明细,若是知情的话,按惯例,也一定是会被分给博物馆收藏的。这说明市图书馆包括卜祚光书法作品在内的这38套老书画(大部分)应不是来源于1980年的这次公开收购。

四个时间点:

1963年。2009年负责清理老字画的工作人员回忆,大部分书画都是用1960年左右的报纸包裹的,有一张报纸还刊登了1963年刘少奇同志出访印度尼西亚的新闻。但是毕竟包裹了50多年,所有老报纸一打开就脆化成片。但至少说明这些老书画在1963年以前就可能已进入馆藏。

1966年。1966年“破四旧”开始后,全国范围内“破四旧”,民间对于老物件唯恐躲之不及,1966年—1980年是很难有老字画无偿(有偿)捐入县公藏的。

1980年到1986年。上文已分析,无入藏。

1986年,博物组从县图书馆分家成立县博物馆,1989年县图书馆升级到市图书馆,所有新捐赠品都有记录,都不包括这些书画中的任一件。

综上分析,藏品应来自建国初期日照县公安局的收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国文物无偿、有偿捐献潮,也就是说卜祚光的这幅书法也应是出自以上来源。

1980年10月24日《日照县报》刊登在日照县图书馆设立文物收购站的通知

新闻推荐

80岁的老人比起赛来也毫不含糊 日照市福利院趣味运动会精彩多多

本报11月13日讯(记者徐艳通讯员田家铭)11月8日,日照市社会福利中心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共有老...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