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港而兴的日照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退出千亩煤堆场 修复千米海岸线
□本报记者杜辉升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贾宗杰
11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日照港石臼港区北部的港口岸线修复整治工程施工现场。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条弧形的长堤从岸边伸入大海。不远处,两艘大型耙吸船正在进行挖沙作业,整个项目将于年底基本建设完成。
“石臼港区位于日照市中央活力区的最南端,实施退岸还海项目,将港口岸线还原为自然岸线,共修复人工岸线1882米,形成沙滩面积46万平方米。同时,煤码头、栈桥及部分有代表性的港口设施将作为港口历史文化要素被保留下来,供游客参观。目前主体施工已完成,恢复可见沙滩800余米。”该项目副经理丁元鹏向记者介绍。
与此同时,在远离日照城区的日照港南作业区的东煤南移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卡车等施工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明年,日照港将把海岸线修复区域的煤码头和占地1000余亩的煤炭堆场全部搬迁至此。搬迁后,进出港铁路列车也将由“北进北出”逐步调整为“南进南出”,解决铁路货运穿越城市人口密集区带来的粉尘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日照因港设市,依港而兴。日照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日照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也推动着日照港不断快速前进,港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张,港口的生产量也快速提升,港区集疏运铁路横穿市区,影响了沿线周边城市环境;煤堆场紧邻灯塔风景区,在货物装卸、短倒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灯塔风景区、万平口旅游风景区及周围居民正常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煤堆场的护岸限制了海岸线的生态功能,割裂了万平口的生态旅游岸线向南自然延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城市风景区与港口散货作业区出现了“一墙之隔”的尴尬局面。
近岸开发利用活动导致海岸带景观及海洋资源受到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岸线对自然灾害的缓冲、屏障能力下降,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逐步显现,这些都对港口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群众利益与财政收入的天平上,日照市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把重心偏向生态效益和群众利益,决定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将紧邻灯塔南侧的工业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并将此项目列入《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同步实施石臼港区东煤南移工程,把煤炭码头和堆场分期搬迁至远离城区十公里外的南作业区。
“退岸还海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和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丁元鹏说。三月以来,先后有数千只海鸥到修复海域觅食,白海豚等成群海洋生物及鱼类穿梭于此,9月份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海龟。
日照市民陈哲满怀期待地说:“我住的小区离这里很近,以前一遇到有风的天气,都不敢开窗,停在楼下的车两天就落上一层煤灰。现在煤炭码头经过整治,小区周围的空气变得清新了,路边上的斑斑煤迹也没有了。等煤堆场搬迁后,我们的居住环境会变得更加优美。”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林邵桦)为深入践行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向行业内部进一步延伸,11月7日,巨峰镇商...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