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季容易引发伤感?“悲秋”是怎么回事?

皖江晚报 2018-08-21 11:59 大字

秋季,红衰翠减,植物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身临草枯叶落的秋天,心中常有凄凉、苦闷、垂暮之感,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悲秋”情绪。

“悲秋”是怎么回事?

不可否认,描写或感悟秋景的文学艺术作品确实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和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感叹……

当然,“悲秋”情绪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人体生理的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脑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褪黑激素”的增多,人体细胞就会“犯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

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出现“悲秋”。

克服“悲秋”有三招

“悲秋”情绪是由主客观的诸多原因引发的,克服或抑制“悲秋”情绪也必须多管齐下,至少,以下几点会有益于人们避免或走出“悲秋”情绪。

首先,要多读一些蕴含积极向上主题的描写秋天景色的作品,少看一些把秋天描写得无比肃杀、凋零的作品。同时,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

其次,是用饮食和光线滋养好心情。还要注重养心和养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莲子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

第三,是用积极工作或活动的方法,转移对“秋”的注意力。此外,走亲访友和乐观幻想也很重要,因为找一个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有益于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据齐鲁晚报

新闻推荐

岚桥地产开展“碧海行动”志愿服务

本报讯(通讯员李根)近日,日照爱心志愿者联合会在山海天阳光海岸广场举办2018“碧海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岚桥地产积极响应,组织...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