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洋牧场,许海洋一个未来

日照日报 2017-09-15 01:30 大字

本报记者 陈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集约化海水健康养殖,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

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是优化海洋生态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渔业转型升级、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了万泽丰国家级海洋牧场、前三岛海洋牧场、顺风阳光海洋牧场等多个海洋牧场,探索放流与投礁相结合、渔业与旅游相整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融合的道路。

“海洋牧场建设可直接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装备制造、渔业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海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近海渔业由捕捞型向服务型升级,为渔业发展开辟新道路。”市海洋与渔业局长臧克峰如是说。

投石造礁,引来鱼虾安家

日照黄海中心渔港内,船长潘月年谈起开海了有一肚子话说。“渔船也就9月、10月、11月能挣钱,其他月份能保本就不错。即便是在挣钱的月份,拉回来的大多是小鱼小虾,直接论吨卖,去做鱼粉。”

潘月年曾多年担任远洋捕捞渔船船长,他至今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每次出海没两天就得往回走,舱里都是大鱼大虾。现在在海上转悠半个多月,也打不到几条大鱼。”

保障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沿海各地面临而且必须破解的难题。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海洋牧场”正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日照市自2000年开始探索实践海洋牧场建设,并自2005年开始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海洋牧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

海洋牧场的形成,其中至为重要的一步是通过人工鱼礁的建设、海藻的投放,以达到对海域环境的改造和调控。其中主要是人工鱼礁的投放,它是海洋牧场建设的前期过程———前三岛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是日照市最早尝试建设了海底人工鱼礁的企业之一。

“在人工鱼礁建设中,公司得到了省市渔业部门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该公司负责人刘青远表示,经过多年建设,前三岛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88.23公顷,开发建设了鱼礁体,移植部分藻类0.27亿株,并增殖放流部分刺参苗和鱼苗20万尾。

目前,前三岛人工鱼礁海域海参一天可产1万斤,收获鲍鱼近千斤,年产值过亿元。除此之外,人工鱼礁改善了海洋生态,鱼类、蟹类大量繁殖,盛产黑头、鲈鱼、马鲛鱼等海产品,海洋休闲垂钓风生水起,每年吸引大批钓鱼爱好者慕名前来。

“渔旅融合”打造产业综合体

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位于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周围海域。目前,牧场已实现休闲渔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这里是拥有20条路亚钓艇的中国日照国际垂钓路亚基地,于2015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休闲海钓示范基地。

9月11日,记者在探访时看到,该牧场内除海钓外,还有儿童摸鱼池、海上乐园、鱼拓表演、钓虾等休闲游玩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说,儿童摸鱼池选的清一色的牙鲆,这种鱼体表光滑,将对儿童的伤害风险降为零,家长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去捉鱼。在海上乐园,有很多滑梯和娱乐设施,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这里很好地体验戏水的乐趣。此外,鱼拓表演让孩子体验到了另一种画画的乐趣,钓虾池则带给游客另类的垂钓风趣。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项目。”顺风阳光海洋牧场负责人苏照元说,服务高端化、专业化活动和顾客是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题中之义,但不是全部。要实现和保障“休闲”二字的普惠性,做大休闲海钓这块蛋糕,还得要“让不会钓鱼的人也来钓鱼”。

在日照市,日照顺风阳光海洋牧场并不是唯一一个吃“渔旅融合”这只螃蟹的人。近年来,日照市突破传统渔业发展模式,依托岸上基地、海上平台,将休闲渔业渗透到海洋牧场各个环节,融入旅游、观光、采摘、餐饮、竞技、体验等元素,建设了欣慧等10处集“吃、住、游、赏、钓、会、赛、放、娱”于一体的海洋牧场产业综合体,推动由观光式旅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转变,由岸上旅游向海上旅游、海洋旅游纵深发展。2016年,10处综合体共接待游客44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7亿元。 

新闻推荐

“青蓝工程”助力教师成长

本报讯(通讯员张洪栋)为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变,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新学期伊始,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学校深入开展“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拜师学艺活动,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开发区中学...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