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足“实”文化 践行“慢”教育

日照日报 2017-07-07 01:20 大字

闫纪华

近几年,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流行语,常有人问:“闫校长,你们学校的文化是什么?”“实验中学的‘实\’,实实在在的‘实\’”我说。不少人听了或不再说话,或不置可否地打个“呵呵”——— 这么土气的字,能有什么文化?我却认为,“实”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一个词。

实验中学是日照市升格后的唯一一所市直初中,被誉名为“实验中学”。“实验”二字具有时代性,是当时我国对投入更多资源的初等教育学校的统一称谓。如何继承、发扬、光大一所老校的文化传统,让学校从“建筑的巨人”成为“文化的巨人”,从“文化的沙漠”走向“文化的绿洲”,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

我们坚定地认为一个“实”字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当今社会充满浮躁和功利,我们需要“实”,实实在在,不可有名无实。务本求实工作,打造严、精、活、实理想课堂,育谨信朴实之人。

实实在在的理念,指导脚踏实地的行动。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是快餐文化,需要俯下身子,脚踏实地,“种好自己的心田,种一颗,活一颗;一颗一颗地种”,这才是教育之本。立足“实”文化,践行“慢”教育,是我们实验中学育人的共识。

一、夯实德育基础,春风化雨,在“慢养”中成大器

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德育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乏味的训话。它是一种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润物无声的“慢”的教育。

哲学家王明阳曾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古今中外,人们都意识到了活动育人的重要性。快节奏的时代,德育不是“三板斧”,而是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一种浸润、熏陶与感染。

学校夯实德育基础在于循序渐进,春风化雨,中学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又是“自我”“叛逆”的特殊阶段。德育教育宜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陶冶、启迪。学校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如“迈好规范第一步,做个自尊自理的中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做个自重自律的中学生”“迈好人生第一步,做个自强自立的毕业生”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仪式感、责任感中养成习惯。

德育活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必为追求“高”“大”“上”而舍近求远。就实验中学来说,处在小巷深深处,上学放学交通拥堵成了问题。家长抱怨,社区不满,学生无奈,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学校推出了“小小交警志愿服务队”,全校40多个班级轮周出勤,每天放学前5分钟列队执勤,拥堵的泰康街再次变得宽敞起来,街坊邻居奔走相告,夸着这群可爱的孩子。

让学生走出校门,穿上制服,举起旗杆,吹起哨子,指挥交通,学生的行为,就不只是一件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了。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当我们面临窘境,我们常常抱怨环境,并为此而抑郁不平,往往忽略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实践证明,面临困难的时候,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动动脑,多想一想:“我们能为此做点什么?”说不定你解决的不只是一个问题,而是开启了一个更高意义上的教育模式。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教育不是传授,而是唤醒,是灵魂的唤醒。就小交警这一举措来说,我们原本想的是为自己也为别人,奉献一点爱心,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种最佳的教育艺术、唤醒艺术。

二、丰实智育土壤,千锤百炼,在“慢学”中享快乐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首当其冲要大做文章。“高效课堂”“理想课堂”不绝于耳,但“高效”不是“高速”,越是追求高效与理想,我们越要静下来慢慢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无数次的研课、磨课、创课以及“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我们不断营造求实、创新的学习氛围,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在反复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是“慢”的循序渐进的课堂,越是“高效”和“理想”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不忘却学生的能力,慢一点,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思考、感悟,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

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都需要课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反刍、领会、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的学习者、参与者。

在反复实践中,我们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要有“慢”的思想,才会有“快”的结果。将思想化为行动,我们构建了“三三五智慧课堂”。

三个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达标。三大教学组织策略:打造导学案——— 引导策略;构建学习共同体———合作策略;实施多元评价———激励策略。基础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五个环节:(1)预习自学(2)合作探究(3)展示交流(4)点拨提升(5)检测反思。

课堂,需要“慢”的艺术。“三三五智慧课堂”构架正是基于让课堂慢下来。课堂慢一点,思考多一点;课堂慢一点,关照就多一点。合理放慢节奏,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展示的舞台,才能提升他们的信心,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做实体育教学,师师协同,在“慢教”中显个性

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任,是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主阵地。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落实体育教学?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我们不必从外面拿什么东西给一个人,只需把那暗藏在身内的固有的东西揭开和揭露出来,并重视每个个别的因素就够了。”针对体育教学来说,这种观点再恰当不过了。每周三节的体育课,保证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样重要。

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轮滑、太极、踢毽子……现代教育体制下,体育运动花样繁多;亚运会男子皮划艇冠军,全省太极锦标赛冠军,国家一级篮球裁判、二级足球裁判……“术业有专攻”,学校的体育教师专业化特点明显。如何让学校体育活动常态化,不必为频繁赛事困扰,不必临阵磨枪抱佛脚?体育教学的师师协同既发挥了教师的特长优势,又关注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体育教学“协同教学策略”是一种适合大多数学校当前实际、行之有效并深受师生喜爱的教学策略,让体育课“慢”下来,慢慢分工,慢慢发现,慢慢培养,在有条不紊的运动中张扬个性,培养特长。

四、扎实家庭教育,亲子共学,在“慢育”中共成长

有一个寓言是《上帝让我们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当教师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孩子们慢慢成长的快乐的时候,不少家长还是高高举起小鞭子,驱赶着孩子们“快走”:家庭和学校之间仍然有一道无形的高墙。我们的教育从来就不应该有分水岭,拆掉家校之间“高墙”,打开校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才能促进家长、老师、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共同成长。

当一个家长走进课堂,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他会感受到孩子之间的差异,他会放下高高举起的鞭子,想一想如何“因孩施教”,慢慢等待,让孩子在等待中成长,家长自己也会慢慢“长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长进课堂活动有十个“有利于”:有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子女,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发展;有利于加强家校沟通联系,促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优化家庭教育因素,促进学生成长;有利于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内外对接;有利于扩展学生阅历视野,促进观念更新;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监督,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深化学校民主管理,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效能提升。

总之,教育面对的是“人”,需要实实在在,慢工细活;需要耐心,细心,乃至恒心。但“慢”下来的教育绝不是懈怠了教育者的追求,正是因为教育大道上的“快跑者”,才深刻领悟到“慢教育”的内涵。

(作者系日照市实验中学校长) 

新闻推荐

本周日照菜篮子变轻了

本报记者王蓓蓓7月6日,日照市物价局发布本周日照市农副产品市场价格监测情况,从日照市监测的五大类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看,受部分蔬菜、鸡蛋价格下降的影响,总体市场价格稳中略降。监测显示...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