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映日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

青州通讯 2015-06-10 16:07 大字

□邬时民

蝉鸣声声人乏力,烈日炎炎何处去?每当夏日,我便会想起当年在浙北任教时暑期曾经去杭州培训一个月,休息的日子信步西子湖畔欣赏荷花的情景:看红装素裹、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的荷花,闻它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困顿立刻驱除,感到精神爽快,心旷神怡。

可不是吗?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被称“南宋四家”之一的杨万里,也为夏日西湖荷花的美景所深深感染,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流传千古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咏荷诗,值得细细品味。诗的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你看,“接天莲叶”写出了莲叶的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映日”与“荷花”相衬,构成了美不胜收的画面,使人们感觉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妖娆风光。而那一“碧”一“红”,更是相映成趣。

荷花,即莲花,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被历代墨客文人誉为“君子花”。 30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称荷花为“荷华”、“菡萏”。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写道:“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即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盛开。

自《诗经》中出现荷花,开了先河,荷花入诗便层出不穷。《楚辞·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关蓉以为裳。下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意思是: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衷情如花有清芳。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对荷花的喜爱可谓一往情深,似乎要同荷花融为一体。当然,其意在于用荷花来自喻一尘不染。

汉代民间俗乐相和歌古辞中有一曲采莲名歌,题曰 《江南》,其辞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歌中通过鱼戏莲叶的反复咏唱,烘托出江南水乡的明丽风光和采莲人的快乐心情。

到了唐代,咏荷诗数量更多,艺术上更具特色。初唐四杰之一的年轻诗人王勃,遍览前人莲花赋而有所不满意,遂挥笔写成《采莲赋》,极尽描摹铺张之能事,全文长达1600余字,这还不包括序文,可能是古人所作莲花赋中最长的一篇。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 《采莲曲》中写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好一幅天然图画,真是无声胜有声,令人神往!诗中把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在唐代,李白、杜甫、自居易、元稹、王维、韩愈、柳宗元等诗坛巨匠,都写有传世的咏荷佳作。其中李白尤为突出,大写咏荷诗,甚至“愿托华池边”。与王昌龄同时代的李白也写过《采莲曲》:“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诗的前四句,集中写采莲女的明丽与欢态,引出主人公——采莲女。后四句,笔调突然一转,写了溪边的青年男子三三两两,逗留溪边掩映的垂杨下。是对采莲女的爱慕,还是对绿荷红花的留连?诗中没有正面点破,留下了让读者遐想的空间。王昌龄与李白的《采莲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想,我国古典诗歌鼎盛时期的唐代,诗人们不惜笔墨大写特写荷花,恐怕不仅仅在于它的花繁叶茂的天生丽质,更在于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气质。

新闻推荐

诚招代理加盟浣妃洗衣液灌装直营店诚招各乡镇代理加盟

诚招代理、加盟浣妃洗衣液、灌装直营店诚招各乡镇、代理加盟,好用不贵,价格便宜。18953675172德兴堂明霞技能培训德兴堂联合明霞技能培训,面向社会招收培训经络推拿师、小儿推拿师、掌纹诊病养生师...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