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北方绿茶之乡:低碳生活的绿色新标

日照日报 2010-06-04 02:38 大字

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理论课题组

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经过数千年人类不断地探索认知,其功能与用途被不断发掘和利用。现在,茶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其自身原有的物质属性,成为发展经济、保健康乐、社会联谊、净化心灵、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的绿色时尚标志。到2009年底,日照市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山东省的50%和70%以上,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日照绿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

日照绿茶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就在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规模发展,大胆创新,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优势铸就绿茶之乡

独特的区域优势。日照市东临黄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之称;境内山地丘陵多东西走向,易于抵挡北风侵袭,加之土壤适宜,对茶叶生长非常有利。经市农业局运用“ 3S”技术进行测定,全市适宜种茶面积达30万亩。

广阔的消费市场。茶叶是一种健康饮料,越来越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对绿茶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仅山东省每年社会需茶量就达4万余吨,茶叶市场空间很大。近年来,日照绿茶保持着良好的销售态势,种茶效益稳步提高。

丰富的生产技术。日照市已培养了一大批茶叶科技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积累了丰富的种茶、管茶、采茶和制茶经验。日照市茶叶技术协会拥有会员300余名,每年仅被胶南、崂山等地高薪聘用的技术人员就达近百名。拥有集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科技部茶业成果转化中心和山东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一体的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所。

优良的茶叶品质。日照市茶树越冬期长,采摘期较短,春季气温回升缓慢,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对营养物质的均衡吸收和氨基酸、多糖等碳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对日照绿茶的评价是: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日照绿茶因具有这些超群的品质,被人们誉为“江北第一茶”。

“南茶北引”的成功范例

茶树是亚热带植物,多生长在南方诸省。唐代陆羽《茶经》开篇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1966年,日照市“南茶北引”获得成功,茶树开始在北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经过日照人民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日照已是“北方绿茶之乡”。

茶叶生产水平显著进步。多年来,日照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茶叶科研攻关,先后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一大批关键性技术,如名优茶叶综合生产、机制名优茶、茶树设施栽培、茶树良种生产、无公害茶叶生产、茶叶保鲜等,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过去,日照市主要生产大宗炒青绿茶,品种单一,效益低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借鉴南方茶区经验,组织开展了名优茶的研制开发工作,使名优茶成为生产主体,先后研制开发出扁平形、卷曲形、针型等多种茶形,涌现出雪青、浮来青、日照碧波等知名产品,累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各种奖项154余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著名商标5个,山东名牌4个。在2009年举办的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日照市有 2只茶获特等奖,6只茶获一等奖。同时,茶叶包装形成了真空、袋装、盒装、筒装等高中低档配套齐全的包装系列,成为日照茶文化宣传推广的新兴载体。

安全化管理日趋严格。随着人们健康、安全需求日益迫切,各级将农产品安全化生产列入了重要工作内容。国家、省、市制定发布的有关茶叶安全的“标准”、“规程”进入了生产、加工环节,成为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日照市连续8年承担并组织实施的山东省农业厅“10万亩放心茶基地”建设项目,将茶叶生产的安全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化,全市无公害茶叶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已有86家茶叶加工企业获得QS食品生产许可证,4家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行农业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日照绿茶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走“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茶叶产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到2009年底,全市各类茶叶加工企业已达到135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家。拥有各种名优茶加工机械5000余台套,建设茶叶保鲜库120处,库容达8000立方米。

社会化推动作用日趋显著。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对茶叶生产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名牌与无公害产品奖励、新茶园补助、购置茶叶机械补助等政策相继出台,为茶叶生产注入了活力。电力、煤矿、铁路、煤矿、邮电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纷纷投资建园建厂,提高了茶叶生产能力。

茶产业的发展,对日照市农业农村经济和人们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业生产已成为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发展无公害茶园。到2009年,日照市茶园面积达到12万亩,茶叶总收入达到5亿元,按8万亩可采摘茶园计算,亩均收入达到6000余元,其中大棚茶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3万元。全市从事茶树种植管理的农户达6万余户、10余万人。

茶叶已成为广交朋友、扩大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日照市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日照茶博览会,承办了全国性茶树良种、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等重要会议,多次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大茶事活动,提高了日照市和日照绿茶的知名度。

茶叶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载体。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悠长深厚的大众文化。随着消费理念的更新升级,广大人民的饮茶品茶,不仅仅是满足了一般生理意义上的解渴需求,而是融入了生活意义上的休闲、审美意义上的鉴赏需求,融入了现代消费者的“时尚、前卫”理念,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以茶作诗、绘画、交友、健身、休闲,已逐渐成为民众崇尚之风。通过饮茶,达到修身、养性,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茶文化的宝贵借鉴

我国是产茶大国,生产历史悠久,经验十分丰富,外地在茶叶生产上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以市场建设推动茶叶流通。茶叶市场既是茶叶的集散地,又是商家云集地,是“筑巢引凤”、推动茶叶流通的重要载体。福建安溪2001年建成的全国最大的乌龙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占地250亩,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建有1500间商铺,两个交易大厅3000个交易摊位,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了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文化、科研、旅游于一体的现代茶叶交易市场。

以强化品牌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茶叶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品牌多而杂的现象,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各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浙江淳安县为打造“千岛玉叶”品牌,1999年县政府出资收购“千岛玉叶”商标后,专门成立了淳安县千岛玉叶名茶协会,负责“千岛玉叶”商标的管理和服务;此后根据茶叶产业的发展实际,调整更名为淳安县茶叶产业协会。协会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协调、咨询、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群众组织的中介服务职能,注重吸收龙头骨干企业、产茶重点镇、产销重点大户以及驻地经销千岛玉叶的外地客商、公司加入协会,引导茶叶企业走品牌营销之路。

以组织重大茶事活动推动茶业多元化发展。各地为提高当地茶业知名度,把组织重大茶事活动作为重要手段,采用高投入、大手笔方式运作。湖南长沙举办的国际茶业博览会,主题是“名山、名牌、名乡”,内容有国际名山秀水、茶叶行业传媒、茶文化回顾展、茶艺表演和名茶评比,国内外200多家企业参展。广东举办的第五届广东国际茶文化节暨第八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泛珠三角茶文化茶产业高峰论坛,主题是“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共创低碳生活的新标

当今世界,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饮用具有健康、绿色、保健功能的绿茶已成为一种低碳、绿色、时尚的生活方式。建设“北方绿茶之乡”,对于推动日照市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建设“北方绿茶之乡”的过程中,应突出把握七个方面:

基地建设是基础。发展茶叶生产,应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进行。在茶园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严格选点,集中成片,选用良种,建立高标准规模化生态高效茶园。对老茶园要搞好技术改造,及时换种改植,发展密植高效茶园。搞好生态高效茶园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营造防风林、园区绿化、科学施肥、合理采摘、科学用药等先进技术。推广生态高效茶园建设模式,实现茶园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机制创新是导向。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茶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建成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茶叶加工企业,以品牌为媒介,进行兼并或资产重组,联合组建股份企业,壮大企业资本,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的茶业集团,完善现代企业管理。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集体、个人、单位及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创办茶叶加工企业。要建立起产业化经营运作机制,把企业与基地、茶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联合体。以岚山区后崖下百满茶业专业合作社为模式,按照“民办、民有、民享”原则,加快发展以农户为基础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充分发挥其在组织茶农、服务茶农、示范带动生产、开拓市场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引导茶农走向市场。

品牌建设是出路。品牌战略是市场经济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之一,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加快日照茶茶业资源整合,创建知名茶叶品牌。引导和推动茶叶企业、行业组织、茶农等形成合力,加强茶叶价格、品牌和标识管理,严格安全检测和市场准入,把分散的茶叶资源、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改造提升,形成企业航母和优势品牌。制定规划,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抓品牌建设,以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占领市场,加快茶叶产业化步伐。要保护利用好“日照绿茶”这个区域品牌,按照“日照绿茶”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以质论价,公平竞争,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定的市场和稳固的消费群体。

科学技术是关键。再创茶叶生产新优势,科技是关键。要积极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加强茶叶技术的推广工作。科技要转化为生产力,就必须将技术尽快应用到实践中去。要加快茶叶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机械的推广步伐,大力推广适密种植、设施栽培、良种生产、机械化生产、名优茶生产、标准化生产、茶叶保鲜等茶叶生产新技术,提高茶叶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鼓励、支持茶叶科技人员钻研业务,开展科技攻关,引导、鼓励茶叶经营企业从业人员和茶叶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加“茶艺师”、“评茶师”、“炒茶师”等职业职能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专业水平。

质量安全是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对茶叶安全性的认识,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茶叶生产的“生命线”。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执行和落实与茶叶安全性相关的“标准”、“规程”,保证茶叶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要强化监测手段,开展经常性的监测活动,对违规者坚决给予查处。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高毒高残农药和有害肥料的使用。要加强对茶农和茶叶加工者有关知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之能够自觉的按照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加工活动。

多元化开发是方向。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在产品开发上,既开拓茶叶大众消费市场,又要鼓励企业投资精深加工领域,实现高、中、低档产品协调发展,初加工与精深加工齐头并进。改善茶叶的内外包装,根据茶叶品牌、产地、质量、价格等,实现多元化的包装方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要积极开发后续产业,重视并加强对茶文化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推进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以举办茶博会、冬茶节、茶摄影、茶艺表演等多种文化活动,传播茶文化,提升日照绿茶的知名度。利用日照市多数茶园地处丘陵,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的优势,开辟以“茶”为主题的观光休闲项目,开辟茶乡游专线,开设茶艺表演,设立游客自采、自炒、自泡、自品等自娱休闲项目,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拓展茶产业功能,培植日照绿茶新的经济增长点。

政策扶持是动力。政府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使用更加有力的手段加以推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坚持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鼓励,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争创发展新优势,保持北方领先水平;提供土地、电力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加大茶叶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扶持良种茶园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名牌产品开发、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日照绿茶宣传推介活动;加强对日照绿茶和茶叶经济效益、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的宣传,积极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茶叶展览、评比、销售活动,在全市营造打造日照绿茶品牌,建设北方第一绿茶生产基地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关心、支持日照茶产业的发展,真正使日照绿茶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美好的新标志。

(总指导:毛继春 统稿:郭长海 马春康 执笔:周加成 辛崇恒) 

新闻推荐

围绕转方式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

杨家德近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今年国际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和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