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医祛痼疾 尚德济苍生 ——— 日照市中医医院锦旗、感谢信背后的故事①

日照日报 2010-06-25 02:31 大字

编者按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信件、锦旗似乎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却珍藏着一大摞信件、一面面锦旗——— 那是来自各地患者的心声,他们将最质朴真诚的感谢浓缩在笔尖纸端,成为医院优质服务的见证。

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称,医院好不好,服务优不优,患者最清楚。让我们翻开这些锦旗和感谢信,重温那背后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质朴故事,诠释“大医精诚”的誓言!

在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的墙上,挂着一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这面再普通不过的锦旗,却包含着一个15岁的孩子对健康的渴望,承载着一位母亲的无限感激。

2009年6月的一天,呼吸内科张华主任例行坐诊,一位曾在呼吸内科治疗康复出院的中年人带着一个小姑娘和她母亲来到了门诊。张主任了解到这位中年人目前已基本康复,生活愉快,工作顺心,甚感欣慰。

那位中年人把小姑娘领到张华面前,小姑娘呼吸困难,抬肩呼吸。张华赶忙听诊,并仔细询问起小姑娘的情况。

原来小姑娘是那位中年人邻家的孩子,叫张丽(化名),15岁,上小学六年级,由于常年胸闷,休学近1年了。在这之前,也常常因病休学。从小到大,张丽由于胸闷到过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未能查出病因。张华根据多年的职业敏感和临床经验,考虑张丽极有可能存在气道狭窄。他马上下了特别医嘱,当天下午就给她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气管内膜瘢痕形成导致左主支气管严重狭窄,内径只有0.4-0.5cm,口径还不到常人的一半,狭窄段长达2-3cm。

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张丽的母亲回忆:张丽在5岁的时候得过结核,经过治疗后好转,从此之后就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最近两年逐渐加重,无法正常活动,以致经常休学。张华主任意识到小张丽5岁时所患的支气管内膜结核应该是罪魁祸首,结核瘢痕修复导致气管内径变窄,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通气需求的增加,气管狭窄的表现就越发明显的表现出来。

病因找到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才能让这位花季少女尽快康复?

多年来一直潜心业务的张华深知,使用纤支镜介入治疗应该最有效,但这种治疗风险较大,省内能够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虽然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来先后成功开展了经纤支镜高频电切除、气道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多项先进技术。可张丽的病期太长、病症太特殊,还是要承担很大风险!

做,还是不做?张华眼前时时浮现出小姑娘那双充满痛苦、恐惧和期盼的眼睛,长期患有某种疾病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而从儿时即罹患疾病,是更残酷的。在与患者家人多次沟通后,张华反复查阅资料,一遍又一遍与同事推敲手术方案,最后决定针对张丽年龄较小、检查气管镜耐受差等多方面因素,采用PTA球囊扩张导管(规格为10×40×1200mm)进行高压球囊扩张气道形成,这种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高,疗效肯定。

在住院的第三天,张华和同事们为张丽做了第一次球囊扩张,张丽觉着胸闷明显减轻了。

一周后,他又给张丽做了第二次球囊扩张,张丽加大活动量后也不觉着闷了。

又过了一周,进行第三次球囊扩张,张丽可以小跑了,脸上露出花季少女久违的笑容。

10多天以后,张丽康复出院了,她又和同龄人一样走进课堂,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而她的妈妈看着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感到无比的欣慰,10年的求医路让她感慨万分,当家境贫困的张丽娘俩一起将印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送到呼吸内科时,张华主任却谦虚地说:“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本分。”

(孙中美 安剑秋 吕志勇) 

新闻推荐

市直粮食系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6月25日,日照市市直粮食系统党建暨创先争优、争做港城先锋活动推进会召开,副市长万同出席并讲话。万同对近年来市直粮食系统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市直粮食系统...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