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成长驶入快车道

日照日报 2010-06-26 02:3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乔蕾 武杰

2004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取得14A1B全省最好成绩。2008年该校先后有3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建成4支省级和国家教学团队,同时带动造就了一批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科研成果丰硕,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短短几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依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实践,自我加压、奋发有为,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取真经、悟真谛,搭平台、强机制,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一切条件,推动教师成长驶入了快车道。

取真经 开眼界

“学院要发展,师资是关键,当务之急是让教师队伍强起来”,院长在评估会上强调说。评估取得全省最好成绩,该校非但没有举校欢庆,反而把庆功会开成了工作会,总结会开成了动员会,启动了教师成长工程,拉开了探索高职教师成长模式的序幕。

为了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2006年日职院踏上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取经之路。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该校组织领导干部、一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先后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等兄弟院校参观考察,深入鲁南、苏皖、江浙、京津等地调研,吸收借鉴知名高职院校的先进成果,深入了解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每到一处,考察人员虚心向兄弟院校学制度,学做法,学经验;跟专家教师谈管理,谈认识,谈想法,共同探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问题,探讨高职教师培养机制体制的建立问题,探讨教师成长环境的改善问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调研活动,该校拓宽了视野、受到了启发、获得了帮助。

悟真谛 凝共识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不照搬经验,而是在学习兄弟院校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结合调研情况和教师队伍现状,经过积极思考、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有了新认识,形成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认识一:教师成长的环境不仅是指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结构,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企业环境就是高职教师成长的环境;校企合作、共建共赢,成为高职教师成长的基础。

认识二:教师成长不仅是个体的成长,被动的成长,更是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主动积极的成长;而这种成长需要成长制度的健全和成长机制的形成,需要成长目标的引领和成长诉求的满足,需要成长平台的建设和成长环境的改善。

认识三:教师成长不仅是单项能力的提升,更是高职教师在实践动手、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团队协作、社会活动、科学研究等六项能力上提升,这才是“双师素质”的提高。

认识四:教师成长不仅指专任教师的成长,还应包括兼职教师的成长;建设“名师引领、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教学团队是“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

认识五:教师成长离不开载体,需要教学建设项目的培育,需要教学改革积极的推动,要抓教学改革,推动教师成为高职教育彰显特色的先行探索者;要抓教学建设,推动教师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优秀建设者。

2007年12月,日职院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院长冯新广在主题报告中强调,要建立起“自主规划、平台发展、项目推动、能力提升”的教师成长机制。

强机制 筑平台

“教师成长的关键是机制建设,是优化成长环境,为教师成长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这是引领教师成长,满足成长诉求的最好措施与方式。”教务处处长孙刚如是说。该校围绕机制建设,先后出台了《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教师“说课”暂行指导意见》等六项制度,理清了教师在实践动手、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团队协作、社会活动、科学研究等六项能力上的成长主线,形成了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机制。二是根据教师六项能力的提升情况,由低到高设计了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精英期四个阶段的教师成长历程;制定《教师成长手册》,明确教师成长任务,引导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形成了教师成长的引领机制。三是开发了教师成长工程系统监控网站,实现了教师成长信息录入、信息审核、成长阶段确认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坚持边总结、边推进的工作思路,定期召开例会,听取改进建议与意见,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果,形成了教师成长的不断调整与发展机制。

日职院构筑了三大平台,改善教师成长环境,推动教师成长。一是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合作、以合作求发展”的校企合作理念,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校企资源,推动校企联姻,建设长效机制。先后与541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200余名教师兼职企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21项国家专利和160余项科研成果服务企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企业资源的介入,为教师实践动手、社会活动等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二是搭建了教学培训平台。建设了师资培训中心,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发挥名师带动作用,培育校内讲训团,探索了自主化选修的高职教师培训新模式;建设了专题网站,开辟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两个专栏,满足了教师的网络学习要求,为教师提升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能力提供了条件。三是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坚持每周教研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改革,共同解决教学难题;坚持教学观摩制度,开设公共讲堂,示范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传帮带制度,安排新老教师结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创示范 见成效

2008年示范院校的创建成功,为学校发展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示范院校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将“做中学”、“产学研结合”等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转变理念,增长经验。引导教师找准整合社会资源服务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开展校企合作经验交流活动,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校企合作推动者与实践者。组织教师按照体现高职教学进程的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制定了职场体验、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课程的教学标准,对应配套了《职业岗位说明书》、《实训教学手册》和《工作经历证书》;同时,开发了“职业岗位测评”、“职业资格鉴定”和“职业素质评价”三套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特色教材等项目的培育支持力度,推动教学建设出成果,出精品的同时,提升教师教学建设能力,培育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以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组建了10个重点专业群,整合利用优势教学资源,打造品牌特色专业,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专业建设格局。

经过两年的努力,学院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建设了5个国家示范专业和1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建成了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9门省级精品课程;培育了1支国家教学团队,3支省级教学团队和1名省级教学名师,教师成长驶入了快车道。 

新闻推荐

“小康仓”变出万亩“无形粮田”

本报讯(记者 滕聿刚)6月18日,东港区涛雒镇亚月村村民陈伟正在家里晾晒小麦。陈伟告诉记者,他家一共种了2亩小麦,产量共1500斤左右,市粮食局制作的科学储粮仓正好能盛得下。以前麦子收获后都是用化肥袋...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