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现代“麦客”,累并快乐着

日照日报 2010-06-26 21:32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青 摄影报道

“三夏”时节,田野麦浪滚滚,收割机机声隆隆。一台台诸如“久保田”、“洋马”、“谷神”等品牌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地毯一般的麦田里纵横驰骋。它们“突突”地“吃”着麦子,向粮袋里“吐”进了金灿灿的麦粒。刚才还是成片成片的麦穗,转眼留下的是一个个沉甸甸的麦袋。为了收获希望,农机手们把咸咸的汗水洒向成熟的田野。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日照市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自己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季节从北方跑到南方,又从南方跑到北方,给当地农民收割小麦,被人们称为现代“麦客”。目前,日照市已有675台联合收割机参与跨区作业,1000多名现代“麦客”转战大江南北,不仅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我们走南闯北割小麦,追着季节走。6月初到河南等地收割麦子,前几天才回到家里。”6月22日,在东港区河山镇程子沟村麦地里,正在为农户收割小麦的本村“麦客”马克胜告诉记者。2005年,他凑钱买了一台收割机,刚拿到新机器,就和自家兄弟一起远赴安徽,开展跨区作业。从此,马克胜开始了他走南闯北的现代“麦客”生活。他告诉记者,一台收割机一年可以赚几万元,今年他又买了一台收割机,并计划将“战线”拉得更远。

“跨区收割辛苦吗?”“怎么不辛苦,有时在当地农户家里一住就是20多天,生活、饮食都不习惯。”史兴利说,长时间的田间劳作,使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虽然很辛苦,但经济效益不错。”说到这里,马克胜笑了。

如今的“麦客”已是机械化作业的精英,他们已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在市场经济中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利润。他们也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农村、农人的新希望,“镰刀时代”终将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图):

水是他们最好的伙伴。白天车内温度最高时有44度,每天需要喝十多瓶水,喝进去的水一会儿工夫便随着汗水排出了。

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地毯一般的麦田里纵横驰骋。

马克胜给收割机定期润滑保养。

当麦客一坐进驾驶室,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窒息。

收获希望 

新闻推荐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本报讯(通讯员 盛杰)今年是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年,为保证迎检工程沥青材料的供应,省公路局确定日照市公路局材料处作为全省主要沥青材料供应单位。为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材料处加大精...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