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店村再打“茶叶牌”
本报讯(记者 万京华 时伟)在人们的印象中,莱芜是不产茶的。但高庄街道野店村却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并以此打造野店村新的经济增长点。4月30日,记者在野店村的山坡上看到,山坡上种满了一道道绿油油的茶树,明年就可以采茶了。
野店村有种植茶叶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响应国家“南茶北引”的号召,野店村引来了日照茶。当时种植面积有200多亩。由于独特的山区小气候,野店茶有一种独到的清香。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一年能产茶2000多斤。当时,市场上的干烘茶每斤卖两块七,而野店茶每斤可以卖到五块钱,在当时可谓抢手货。至今村里还有懂茶树管理和会炒茶的村民。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等原因,村里的茶树全被刨掉,茶叶产业逐渐衰退下来。“二十多年过去了,但老一辈人对野店茶的美好回忆始终不能抹去。”村党支部书记吕鹏说,过去好多喝过野店茶的老干部,经常问到还有没有野店茶,并鼓励野店村再发展茶叶种植。这让吕鹏看到其中蕴含的商机。2007年,村两委把茶叶种植当做农业结构调整、富裕农民的重头戏,决定再打“茶叶牌”。村里组织村民到日照等地学习茶树的培育和管理,引进了新品种,并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了茶树。村里还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吸引客商前来投资。村里提供技术管理,目前,村里已投入资金8万多元用于购买种子,客商投入十几万元修建水利设施。
“像我们村的地块,一般就种些花生、地瓜,亩收入最多200块钱。如果种茶叶,壮苗期每亩地可收入4000-6000元。要是在大棚里种植,在春节期间反季销售,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到1200元。”吕鹏算起了经济账,“下一步,我们不仅要扩大茶园的规模,而且还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走向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对钢铁产业,要充分依靠,但不能过分依赖。在莱芜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当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建成到钢城区调研时提出这一点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依靠钢铁产业促发展,对...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