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内外兼修炼真金 ——— 岚山区高兴镇五金加工区见闻

日照日报 2010-04-19 02:52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江雪

作为日照市最大的五金加工区,岚山区高兴镇早已名声在“外”。2009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却使得该镇的五金业转型为“内外兼修”。4月7日,记者来到高兴镇,亲见了产业发展的铿锵步点。

“大户”拉动“小户”跑

一进丁大姐家,立刻感到室温高了几度,迎面正对的壁炉内炉火正旺,几枚铁块被烧得透红,支在右侧的空气锤正在男主人的照看下将铁块敲打成铁杆,而丁大姐则忙着烧铁块、淬铁杆。

丁大姐忙里偷闲介绍起自家“副业”:“俺两口子一天能加工60多件,每年纯收入三四万元,还不耽误种地。像俺们这样的,镇上有近200户呢。”

若不是丁大姐的提醒,很难想到,那不起眼的铁杆再经过铁艺厂的精加工后,会摇身变成漂亮的装饰栅栏,身价倍增地远销国外。而废铁屑和灰煤渣也会以每吨600元和880元的价格被收购,使这项加工基本实现“零废料”。

同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高兴镇,很多锻件厂、铁艺厂会将产品的粗加工部分交给周围村民去完成,不但节约了成本,使企业发展由粗犷型向精细化转变,而且还拉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新陈代谢”促发展

步入华源模锻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名为“热处理连续炉”的“大家伙”,待处理锻件从设备口进入,经过长长的通道,再出来时,便完成了热处理的全部过程。“这条生产线日处理量达到3到4吨,在节能环保的同时还使锻件品质更好,工件强度提高了30%到40%。”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光伟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镇党委的倡导下,这种以更新技术设备来提高产能的做法已成为企业共识,3家五金企业投资4000万元完成的“煤改电”工程共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5%,成为高兴镇五金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技术提升“含金量”

“模具制作为我们带来了更多订单,靠技术手段提升市场占有率是大势所趋。”随着赵经理的介绍,我们来到企业心脏部位——— 模具加工间。比起生产车间的繁忙紧张,这里显得安静了许多。“去年,我们承接的模定制具大约有几十种,今年到目前就已经到了30多种,占到全部订单的10%。”在赵经理眼中,承接技术含量更高的定制生产不仅增加收益,更代表了更广阔的发展方向。

为此,一套可以实现模具制作机械化的数控雕铣机被运用在生产线上。据了解,这种新型设备能够消除手工生产中无法避免的细微误差,可用来控制生产2000多种模具,制作效率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技术含量,满足更多客户需要。

“金融危机给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鼓励企业在空间拓展方面下力气,增上新设备,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开拓国内市场。因此,企业不但没被金融危机击败,还更上了一个新层次。”提到发展转型,镇党委书记毛怀伟感慨良多。2009年,高兴镇五金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8%,国内市场销售额也由5%拓展到30%。 

新闻推荐

日照市部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工作 孙海亭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4月21日下午,日照市召开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研究部署了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动员全市军民迅速掀起双拥创城的新热潮,努力争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