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点子蕴含大能量

日照日报 2010-03-31 02:58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秀洁

3月23日下午2点,日照港股份三公司8#泊位码头。

满载51948吨镍矿的“阿里”号外轮正在卸载,五台门机挥动着高30米、长15米的大臂、五个一次能抓取25吨镍矿的抓斗,在空中伸展自如,把从船舱里抓取的货物,平稳地放到码头岸边,一座座“货山”即现眼前。令人惊奇的是,抓卸镍矿这样的散货,过程中竟很少有撒漏。

“这么散的货,来来回回怎会没有撒漏?”记者有些纳闷。“你还真问到点上了,这可得益于我们员工的智慧啊。镍矿粘度很高,以前卸载作业时,粘在门机抓斗内壁上三五吨是常有的事,来回抓卸就像背着个大包袱,影响效率。”陪同采访的三公司工作人员李希瑾告诉记者。

他说的“员工有智慧”,率先放下这个大包袱的主人公就是门机司机王志强。作业过程中,他注意到了货不易撒净的问题,经过反复观察思考,想出了“妙招”。他根据镍矿粘合力强的特点,在抓斗抓取时增加合力,把镍矿挤压成形,这样撒下来的时候抓斗内壁很干净,回抓的时候也轻松。方法一经推广,整体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在日照港股份三公司,这样的小发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更动人的是,小点子都用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

门机司机刘海相在实践中创新的“海相运斗卸料回斗收幅”工作法,一举创造了25吨门机作业10.35小时,铝矾土卸货8357吨的全国最高纪录,被三公司设备一队命名为“海相效率”;员工张衍益的“衍益件货操作法”,使得作业效率比以前提高15%以上,工班作业工时减少10%以上;“贾洪瑞备件预装法”使得维修备件更换时间从40多分钟降到15分钟以内……

“用名字命名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鼓励,随着‘办法\’越来越多,现在队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创办法\’的氛围,谁都想有一项属于自己的荣誉。”股份三公司设备一队队长甄纪军说。

于是,设备一队作业方法小探索、技能提升小窍门、作业工艺小改进、设备技术小改革、安全控制小创新的“五小”管理方案应运而生。有了小点子提出来,相关人员一起讨论、现场考察分析、跟踪实施论证、评定采纳、效果跟踪,让每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小点子都得到推广应用,发挥出大能量。

从设备一队走出来,陪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这个队140余名门机司机曾以上百次的刷新作业纪录备受瞩目,在“帝希君主”轮的木片作业中,以单班 9000吨的最高纪录,被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企业新纪录”称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效率就是吞吐量,效率就是市场!层出不穷的小点子,让港口的作业效率一次次刷新,赢得市场、赢得竞争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新闻推荐

“问诊”服役多年的老船舶

▲日照港(集团)轮驳公司为保证船舶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保证港口生产用船,加大对老龄船舶厂修投入,对影响船舶正常营运的主辅机、通导助航仪器、消防应急...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