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夯实改革发展稳定根基 ——— 代表委员热议“三农”

日照日报 2010-01-14 03:21 大字

本报记者 厉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时,这句话被多次引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水平。

讨论中,围绕在坚守基本农田、耕地面积、粮食总产“三条底线”前提下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坚守耕地红线

人大代表、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吴学伟认为,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保护耕地,搞好粮食生产,又要加快发展,搞好城市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

吴学伟说,他们鼓励农民群众利用原有的宅基地进行农房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在建新区用地规划方面,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地、废弃的工矿、学校进行新村建设,尽量不占用耕地。同时,按照“一户一宅”和建新拆旧的要求,对已安置的拆迁户注销原宅基地证书,土地经村集体收回后复垦为耕地。

发展特色农业

刘香初委员认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单纯依靠农产品量的扩张和提高农产品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其潜力非常有限。要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她建议,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围绕增收调结构,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在努力抓好以优质茶叶、瓜菜、果品、药材等为主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孔宪斌委员说,日照市是我国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日照绿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怎样让日照绿茶产业更加快速、健康发展,怎样让“北方绿茶之乡”这张“名片”更加鲜艳夺目,是委员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他认为,今后发展日照绿茶产业应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品位”四品战略,着力在巩固提高和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扩规模,重品质,靠科技,壮龙头,挖内涵,抓服务。

重视农业专业合作社

刘加坤委员认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是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虽然日照市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较弱;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缺乏;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合力优势难以发挥;发展经营的广度不够,做大做强十分困难。他建议把发展农民专业组织作为培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积极引导、大力扶持,不断探索多种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索建立管理、分配、监督、引导“四位一体”长效运行机制和鼓励扶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制,促进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保障热电供应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1月13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在检查市区供热供电工作时强调,供热供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千方百计保障热电供应,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温暖的...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