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老街情,更想早点搬 中山路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棚户区征收在即,居民做好随时撤离准备

半岛都市报 2021-11-13 00:47 大字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这首上世纪80年代的儿歌唱出了中山路商圈昔日的繁华。近几年,中山路的复兴也在阵痛中踽踽前行。不久前,中山路改造工作再传新动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南区要加快中山路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棚户区房屋征收工作,征收范围为安徽路33号、黄岛路36号等区域,涉及800余户居民。11月12日,记者来到该区域探访。

周边>>>

许多建筑已征收静待改造

11月12日中午,暖阳打在黄岛路两侧的老房子上,显得格外宁静。告别了昔日车水马龙的景象,现在这里只有偶尔几个行人路过。

周围许多建筑已经被围上了防尘网、绑上了脚手架,施工的牌子也立在马路一侧,这些地方是之前已经征收、正在改造的区域,与此次将要征收的区域相邻。

黄岛路呈西北东南走向,东高西低,沿着黄岛路向坡上走,与芝罘路交界处,有一个被脚手架、防尘网围着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听周围人说整栋楼的人几乎都已搬走,只有一楼的一处商店还在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中间开着门,门口正对着黄岛路。

走进这家名为“鼎好超市”的店,三排货架排列紧凑,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足见这里往日的门庭若市。店员告诉记者,这里在几年前已经被征收,目前还在改造中,只有她一家商店还在营业,但现在人流量太少,每日的流水不及往日的一半。他们的店正对着黄岛路,坐在店里就能看到整条街,“心里有点不舍,哪天这个店不开了,我们也要搬离老城区了。”店员说。

商户>>>

租金便宜做好准备随时撤

出了超市,马路对过是一家水果超市,一辆装满橘子、柚子的大卡车停在水果超市门口,旁边整齐摆放着许多水果筐,各种水果一应俱全。由于风大,老板和老板娘正在迎风口处支起塑料布,以抵御寒风。老板说最近生意不大好,准备的水果有点多,不知道能不能卖得出去,在记者采访的近半小时内,这家水果店没有迎来一位客人。

沿着黄岛路再往下走,有一家莒县羊汤馆,店主魏先生正倚着门框和邻居聊天,虽正值中午,但店里却没有客人。

店主是临沂人,来青岛已经30多年,在黄岛路做餐饮也只有两三年。为什么会转战黄岛路呢?“主要因为这里房租便宜。”魏先生说,他的店面有五六平方米,放在以前每年的房租在三万元左右,而现在只需一万元。房租便宜了的主要原因是这里人流量大量减少。

冬天是羊汤馆的主要盈利时间,魏先生告诉记者,他店里的客人主要是周围干活的工人和少许附近常住户,并且也只集中在中午,所以他也只在中午营业。说话间隙,一位客人来店里点了份羊汤,魏先生赶紧忙活开来。

这家店是魏先生租来的,租期不定,用他的话说,这里哪天被征收了,他哪天就搬走,“如果今天说明天要征收,那我明天就搬走,我们也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魏先生说,如果撤离了,他就回临沂老家,回家种地温饱不愁。

租户>>>

这是在青岛的另一个家

在羊汤馆不远处,就是这次要征收的黄岛路36号院了。

院门锈迹斑驳,墙体也有多处剥落,走过院门是一个走廊,走廊一侧的墙上张贴着此次征收的公告。在走廊尽头右拐,并列延伸排着几处二层小楼,这里是独特的院套院布局,由于年代久远,两侧的墙体破旧,砖头都已经变得疏松斑驳。

沿着胡同往里走,正巧遇到一位路过的住户,由于年事已高,已经口齿不清,她告诉记者,这里的原住民大部分已经搬走,目前还在这里的以租户为主,并且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

走在胡同里,有的人家已经搬走,门口略显狼藉。楼上随风翻飞的几件晾晒的衣服,昭示着这里还有住户。在其中一处小院,记者沿着楼梯上了楼,一位中年人正在走廊休息,他姓孙,是这里的租户,在这里已经租了10余年,平时做装修生意。由于1986年刚来青岛时,他就在这附近工作生活,所以对这里很有感情,现在他59岁了,早已在西海岸买了房,老婆孩子都在那边,但他仍在这里租住,每天早晨来,晚上走,这里成了他的一个落脚地。“虽然环境比较破,生活条件也不好,每个楼层一个厕所,上厕所都要排队,但这里是我发家的地方,年轻力壮的时候是在这里打拼的。”

孙先生说这里条件虽然不好,但在这里的租户关系却很好,大家都是干力气活的,并且都在这里租了10余年,所以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平日里相互帮助,这里也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家。

对于此次征收,孙先生说他表示支持,虽然要离开了,但这是城市前进的必经之路。

“我们也做好了撤离的准备,以前每次交3个月房租,现在每次交一个月房租。但如果不拆迁,我还会在这里续租。”孙先生说。

老居民>>>

看到征收通知很开心

在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对此次征收表示认同,并希望政府能早日落实征收工作。

采访当日,小院里不时传出阵阵装修声,这在宁静的老城区显得格外刺耳。记者循着声音在楼梯旁的一处空地找到了声音的源头,是一位住户正在锯木头。

锯木头的人姓逄,在这里生活了50余年,是目前为数不多留在这里的土著居民。

“街坊们搬走后留下一些旧家具,我就锯一锯。听说这里要征收了,但具体时间还不清楚,眼看马上就要寒冬了,这里又没有暖气,所以就早点备下木头,以备生火过冬。”逄先生说。

他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和家人也想搬走,他家一共62平方米,虽说在这周围算是面积很大的了,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很不方便,并且这里冬天没暖气,夏天闷热,家里没有上下水,一个楼层共用一个厕所。一到下雨,家里漏雨,楼道里也漏雨,就跟进了水帘洞似的。但是他在这个院里长大,这里的建筑有百年历史了,对这里很不舍。逄先生说。“看到这次征收通知,我们很开心,希望政府能早日落实征收安置工作。”

新闻推荐

科学“小粮囤”年减损增收超亿元

相家官庄村村民家中的储粮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坚固耐用、搬动方便,能在3-5...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