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他坚持手工编织40年 为鹌鹑造“别墅”小有名气 闲不住的“老篾匠”孙信
特约记者 刘明照
他用自己的一双巧手将干枯的竹篾赋予新的生命。制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具,大到桌椅、凉席,小到竹篮、簸箕。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篾匠———用竹篾构造工具的一种艺术,在每个竹篮背后是一个个有着精致手艺、指头灵活的手艺人,在守护着这些即将失传的文化财富,他们是工匠,更是传承人。
“你看,我使用的这个笼子已经用了18年了,木头底座上的切口都看不见了,用亮油一刷,就和新的一样。”今年75岁的孙信一边逗着鹌鹑,一边介绍他为鹌鹑造的“别墅”。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鸟笼子,这个外观造型别致又华丽的“别墅”级鸟笼,是由废旧铜线和木质底座编制而成,如果没有外力的破坏,其使用寿命可达百年。
在莒县陵阳街道小放鹤村,孙信不仅是远近闻名的玩鸟高手,更是制作鹌鹑笼子的高手。“我现在养了6只鹌鹑,每天上午的时间就是陪着它们玩。”孙信介绍说,自己编鹌鹑笼子已经20多年了,玩鹌鹑也20多年了,在圈子内,他编的笼子很有名气,省内卖到了潍坊,省外的最远卖到了云南。
说起自己的手艺,孙信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十七八岁就学会了编独轮车篓子、苹果筐、粪筐、提篮。后来当了6年兵,从部队转业后,就上了大队里的条业组。”孙信说,他编车篓子、苹果筐农用器具,不仅编得好,而且速度快。年轻的时候,他一天能编4个车篓子,使使劲的话能编5个。
孙信是农村传统篾匠老师傅,手艺非常不错,他一直坚持做了近四十年。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用机械以及塑料制品的普及,他的这个老手艺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我50岁的时候,俺儿子的朋友给了他一只鹌鹑,说让我没事的时候玩玩,可以消磨时间,也能增加生活的乐趣。”孙信介绍,老手艺的转机,就是从养了这只鹌鹑开始。“刚开始养鹌鹑,我也没有经验,就到那些玩鹌鹑的老年人群里看看,学着养。后来我看他们用的鸟笼子非常粗糙,就是用条子编的那种,一点也不好看。”孙信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因为自己会编东西,所以他就看了看那个笼子,回家后就找来细铜线编了一个鹌鹑笼子。
孙信编的第一个鹌鹑笼子,造型很别致,也很精致,他拿着这个笼子玩的时候,一下子惊艳了玩鹌鹑的朋友圈子。那些老人看到他拿着这么漂亮的鹌鹑笼子,都非常喜欢,问他是在哪里买的,孙信表示是自己编的,当时有的人还不相信,直到在他家里看到他手工操作,才相信是他自己的编的。“编这个鹌鹑笼子吧,也没有什么难处,只要会编条子货的人,看看就能编。”孙信介绍说,与编传统条子货(柳树条子等,比如柳编、竹编等)唯一的区别就是,鹌鹑笼子比较小,长度不到20厘米,用的铜线比较细,编的时候,非常考验眼力和手力。再一个就是看创新能力了,特别是花纹的编制上,有很多编法。“我刚开始编鹌鹑笼子的时候,这个送一个,那个送一个的,都是老朋友,老伙计的,还有都是亲戚,你怎么要钱?多数都是送出去了,不能要钱。”孙信说,随着找他编的人多了,再说也没那么多铜线,后来别人就拿着铜线找他给编,再给他点手工费,就这样慢慢地打开了市场。
孙信编一个鹌鹑笼子,如果在制作好木头底座的情况下,一天能编一个。“我一般就在天暖和的时候编,现在冬天很少编,天冷了冻的拿不出手来。”孙信介绍,编一个鹌鹑笼子,现在他就卖150元,编不出卖来,编一个就卖一个,只是年龄大了,有时候不愿编了。再说,编鹌鹑笼子也不是为了挣钱,有时候就是朋友需要了找他才编。“以前潍坊一个编笼子的,找人拿了我编的笼子去想看看学着编,他一看编不了,就拿着铜线找我给编的。”孙信说,村里有一个人在云南工作,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到他家拿鹌鹑笼子,拍了个视频发到朋友圈,云南一个养鹌鹑的人看了不相信是手工编的,说是机器编的。后来直到看到他手工编笼子的视频,才相信是真的,当即发400元红包买了一个,说多给点钱也值得。
篾匠在民间算是一个稀有的传统职业,曾今,篾匠这门手艺非常“吃香”,但是,当塑料、不锈钢等制品开始涌入市场后,竹筐、提篮、簸箕等这些曾经必须的生活篾制品几乎慢慢被淘汰,而篾匠这个行当也渐渐开始变得鲜为人知。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孙信有这样的篾匠手艺,虽然挣不了什么大钱,但是他这一辈子手里也没缺了钱花。他说年轻的时候,过日子分家,没手艺的日子过得很难。他当时有编织手艺,经常有人请他编苹果筐、车篓子,管吃管住,每天还吃一个鸡蛋,一天能挣6元钱,这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孙信和老伴刘荣莲生育了一儿两女,现在都早已成家立业,日子都过得很好。“小孩都不让我编,怕我累着。再说现在上边发着养老钱,孩子也很孝顺,不缺钱花,自己不抽烟,不喝酒,没事玩个鹌鹑,心情好了,一家老小的就什么都有了。”孙信说。“有人说我,你年龄大了,家里的公事(孩子成家)都办完了,得享福了。我就和他们说,这个福享不得,老年人,锻炼锻炼有好处,你天天蹲墙根不就蹲毁了。”孙信是个勤快人,他平时不让自己闲着,没事的时候还扎笤帚、扎饭帚等,都是送给了亲朋好友。
“现在编鹌鹑笼子多数是定做,有材料的给我材料我给编,没有材料的我自己找材料编,就是挣点手工费。”孙信介绍,编筐编篓,养家糊口,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是自己通过手艺,养大3个孩子,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他很知足了。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隋言晨有了头疼脑热等健康问题,拿起电话直接咨询;患病行动不方便,医生上门检查、指导用药;检测血糖、测量...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