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派莒县刘官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 为乡村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大众报业记者吴宝书张宏磊栗晟皓隋忠伟
刘官庄镇是传统的塑料工业强镇,李楼社区的高家庄、东李家楼、西李家楼、张家念头、李家念头村的塑料加工产业发达。此前,当地村民大多从事塑料生产加工。由于生产方式落后,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村民增收之路遇到阻力。去年7月,日照市派莒县刘官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到来李楼社区,对5个村进行为期2年的包联帮扶。坚持精准把脉、因地制宜规划振兴路径,整合资源、共同发力助力乡村发展。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包联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多点开花,村民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农业大棚结出“幸福果” 麦收时节,莒县刘官庄镇的田野里,一片金黄。行走在李楼社区柳青河西岸的生产路上,西侧收割机走过的麦田里留下整齐的麦茬,村民们正将一袋袋收获的麦粒装车准备运回家,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东侧的6个蔬菜大棚里,春意盎然。一棵棵香菜苗破土而出,半米多高的葡萄苗长势喜人……
“去年,我们帮助西李家楼村流转了5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等到麦收结束后,还有东李家楼村70亩土地加入到种植当中,最终形成占地3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帮助村民增收的同时,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日照市派莒县刘官庄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张逸之向记者介绍说。
服务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李楼社区土地比较稀缺,缺少农业发展的氛围。柳清河西岸的400多亩土地上仍种植传统大田作物,有的甚至栽上了树,经营效益很低。于是动员包联村整合土地资源,成立农业合作社,以每亩固定收益800元加灵活分红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由村里统一对外出租发包,发展特色种植业,分三期建设规划面积3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服务队与村集体一起筛选共同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并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实现股份经营和专业经营。采用“合作社+集体股份+持股职业经理人+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集体有收益、个人有分红、村民有工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平台销售,线下配送直达,生产基地与消费餐桌直连,构建起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消费链。让产品卖出好价钱,保证增产增收。
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20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90万元,吸纳就业人员200余人。“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区位优势,打造出跨柳清河两岸绿色餐桌‘菜篮子’、‘果盘子’和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慢生活走廊。同时,建立起强村引领、弱村抱团、异地联建‘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张逸之说。
光伏发电发出“致富光”
行走在西李家楼村的主干道上,家门口矗立的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还分布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乡村振兴,要靠‘多条腿’走路才能行稳致远。我们帮助村里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既可以解决村民自身的用电需求,还可以通过发电余量上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张逸之介绍说。
西李家楼村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但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支部班子增加集体收入的愿望迫切。服务队了解情况后,与村两委经过多方探索,一致认为,光伏发电项目比较成熟,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稳定,比较适合集体投入。通过盘活家庭屋顶闲置面积,以产业方式引入光伏发电项目是个好路子。
于是,服务队主动对接有丰富光伏发电项目经验的莒县陵阳街道陵阳街村,综合研究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启动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帮助该村实施该项目。村内的家庭闲置屋顶按照每户平均每年800元的价格由村集体统一租用,发电收益的80%为集体收入。由建设到投产,服务队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解决资金、技术、设备、上网、维护等问题,确保光伏发电的效益实实在在。前期,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确定为150千瓦,近46万元资金由服务队帮助解决,最终增加为集体固定资产。实现集体增收,村民受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0.25万度,年收益11.64万元,只需不到4年即可全部收回投资成本,使西李家楼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标准,为村集体发挥作用提供基本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画卷正在西李家楼村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一篇日记透露出诸多线索 揭开雪藏77年的莒地“战地日记”之谜(三) 王进可能是福建莆田人
全媒体记者谢岩通讯员?单雪刚1943年1月24日,战士王进写了一篇日记,透露出诸多线索。写在会后雪花在窗外不...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