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 老家桑园 桑园镇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报记者 何安娜 通讯员 许崇亮
境内山川秀美,文韵流畅,为莒县桑园镇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诗意的栖息让这座美丽的小镇格外引人注目。
初春的桑园镇一切都焕发着生机,大自然的景色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晴天里,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软绵绵的春风拂在脸上,既温暖又舒服。
疫情之下,桑园镇努力奋进,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高度重视企业复工生产,成立工作专班,出台桑园镇企业复工复产十七条措施,制定“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建立企业日报告平安系统,详细了解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困难,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严格规范企业复工流程,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2019年,桑园镇以“两个落实年”为抓手,在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林果兴镇、旅游富镇“四大战略”基础上,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打出招募乡村“合伙人”、讲好桑园故事、互联网+农产品三记“组合拳”,进一步激发发展新活力,提升全镇凝聚力,给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老家桑园”品牌越叫越响,绘出了一条独具桑园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2019年,该镇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14.2万元,增长18.3%;2020年1—2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6.9万元,增长43.5%。
乡村“合伙人” 激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魂。
当前,农村普遍缺少懂三农、懂市场、懂管理且能扎根的适用型人才,导致很多乡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守着‘香饽饽’,却只能喝‘地瓜汤’。”桑园镇党委书记陈国强说,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次偶然机会,陈国强发现,很多从桑园走出去的创业人才、致富能人都有回乡创业的想法,但既无契机又找不到方式。一面是苦寻人才不着的故里,一面是想回报乡梓的“游子”,双方的结合只待东风。
很快,桑园镇招募乡村合伙人公告开始在桑园、莒县、全市、全省传播。以本土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人才资源等优势,桑园镇面向全国,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多渠道公开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吸引在外的本土人才、创业人员、致富能人、在外人才回村,带资金创业、带项目合作、带经验运营,进一步深挖当地优势、做大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桑园镇在眼睛向外看的同时还注重从脚下的土地发现人才,鼓励和支持农村现有的农活专家、农业技术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本土能人”,夯实乡村振兴智力支撑。
城阳街道的尉杰看到桑园镇招募乡村合伙人的消息后,毅然来到西宅科村,发挥自己在桃树种植方面的特长,将周围33公顷桃园“升级”成了枣油桃,引来众多果商的青睐,更有果商提前收获期半个月就把桃筐堆在了他的果树下。
尉杰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培育出甜度赶超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桃子。像尉杰这样发挥专长、扎根桑园发展的乡村合伙人还有很多,90公斤的服装老板梁家栋如今已是体重锐减15公斤、皮肤黝黑的标准果农,青岛IT行业创业人才管西迎如今是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的负责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父老乡亲们过得好一点,让老人孩子生活得更幸福。”谈起加入乡村合伙人队伍的初衷,梁家栋的话语朴实但又动人。
目前乡村合伙人已为全镇提供争引扶持项目2个,带动发展樱桃、黄桃等产业100余公顷。
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秉持着把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工作理念,桑园镇组建乡镇、社区、村三级工作专班,全程跟进服务合伙人、合作项目,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莒县招商引资《双十条》等优惠政策,全力打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第一时间帮助合伙人解决实际困难,最大程度保障其安心创业。
“我们还开办了创业沙龙,利用乡村振兴合伙人见识广、思路宽、专业强等特长,重点围绕我的创业故事,由乡村振兴合伙人现身说法,分享故事、共享经验、进一步加强创业交流、加快创业成长。”陈国强介绍道。
2018年端午假期的第二天,第一期乡村振兴合伙人创业沙龙举办,活动现场气氛热烈,10余位创业联盟成员纷纷交流看法、提出建议,并对生鲜水果和农副产品外销进行抱团发展、资源共享等达成共识。目前创业沙龙已举办2期。
桑园好故事 提升凝聚力
为身边人讲好故事,动真挚情。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桑园镇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用身边人去引领、带动。结合“解放思想落实年”“项目推进落实年”活动,桑园镇推出“讲好桑园故事 争做落实先锋”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专题宣讲活动,用故事会的方式讲活榜样精神,分享桑园故事,用身边人和身边事让老家桑园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故事会’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讲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故事,从身边树典型,让文明更鲜活。”桑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义谈起推广“故事会”的初衷时说。
“90后的崔久秀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新疆工作,主动申请到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萨依巴格社区任职。在边疆的日子她扎根基层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当地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崔古丽’。”高义说。
没有寒暄客套,也没有场面话,更没有宣讲时的电脑和PPT,莒县检验检测中心派驻到大库沟村的“第一书记”庄乾东与党员村民围坐在一起,拉着家常,不知不觉间一个故事就讲完了。身边的村民止不住地说:“这小伙子太不容易了。”“书记,还没听够呢,再讲一个吧。”
从上疃村走出的军旅画家张立功、从大窑村走出的大学教授管仁国、从解家沟村走出的医学博士秦绪光……就这样,一个个桑园故事“飞”入机关会议室、“飞”到田间地头、“飞”进村民炕头。讲者,动情;听者,动容。
2019年,“故事会”在全镇71个村全面推广,迄今已讲述350余个桑园故事,受教人次达2万人次。现如今,村干部纷纷反映:村里推行政策越来越顺溜,只要村里“大喇叭”一广播,村民立马响应;原来难处理的门口“三大堆”,如今网格员一提醒,各家各户都自觉扛着“家伙什儿”出来清理;就连邻里纠纷都比以前少了很多。“现在我们村干部不再唱‘独角戏’,有村民跟我们一起干。”大库沟村党支部书记崔荣吉笑着说。
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干部更不能落后。“讲好桑园故事”还引发了全镇争做落实先锋、密切干群联系的“蝶变效应”。过去,干部干事创业有过“脚踩棉花”的恐慌。如今,“赛马场”上比担当,“脚踩大山”的底气越来越足。“故事会”已经成为干部能力的“练兵场”、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桑园故事真正“讲”出了实干担当的精气神。
“好故事”引领乡村“大发展”。桑园镇好故事利用“议事·学习日”平台进行宣讲,登上各村“初心讲堂”,目前已讲述15名在外人才、26名镇内人才的故事和540多个村里的好人好事,老家桑园还将迎来更多的喜和乐。
互联网+农业 注入新动力
桑园镇地处日照市莒县东北部,美丽宜居,环境优美,农产品种类多、产品质量高。自2015年以来,全镇积极响应林水会战,规划建设“三个万亩片区”,形成了以黄桃、大樱桃、苹果、板栗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
但是,由于缺乏销售平台,优质的原生态农产品却不为人知,导致农产品价格不高、农民收入不增、农业发展不旺;另一方面,城市消费群体却很难买到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产品。
解决产销错位问题,真正让农民从土地上得实惠,桑园镇一直在探索。
经过一番探讨,桑园镇出资10万元,与乡村振兴合伙人大窑村的管西迎合作,研发了以“老家桑园”为品牌网销平台———“网上大集”,于2019年7月13日正式上线运营。
网上大集以虚拟现实、全景等技术手段,将桑园镇的好景、好品、好物、好味、好人实景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购买农产品的人戴上VR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看到农产品的实景,极大丰富了购买者的购物体验,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通过VR模式进行运营的乡镇销售平台。该平台打通了与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的连接,实现双向互通,既方便买家网上购物,更方便店家卖货。
“有了这个平台,农副产品搭上了‘网络快车’,一批批芋头、地瓜、樱桃、油桃、黄桃等新鲜农产品,实现从‘地头’到‘舌尖’,130多个种植经营户的产品有了销路。”高义介绍。
为了更好地普及电商知识,提高乡镇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桑园镇专门开办电商人才培训班,邀请日照创业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电商专家通过宣讲、座谈等方式开展电商培训。目前全镇已组织开展40场培训,共200余人参加;开展合伙人宣讲5场,1000余人参加。
“经过培训学习,也知道怎么在线上卖产品了,也知道怎样在网上管理店铺了。”大土门村的芋头种植户田启朝笑着说,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更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交易,在得知开办电商创业培训班时,田启朝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除了能在线上销售外,顾客还可以体验线下购买,在网上大集的全景VR地图上,可以找到更多想要的产品坐标,追溯到农产品生产地,零距离体验产品丰收实感,实现产地购买。同时,桑园镇还在线下设立了实体展销平台,每个店铺都可以在镇游客服务中心设立的展柜摆放当季农产品,进行展示、销售。
目前,该平台现有产品种类41个,注册商户15家,关联农场和个人50余个,对接大宗水果采购商5个,浏览量达10万次,销售黄桃、小米等农产品5万余公斤。据统计,去年一年,桑园镇农产品产值实现1.3亿元,除去自销、自用和生产资料花费,共有6000万元产值的农产品通过网上平台进行销售,预计可增加产品附加值2000余万元,增加群众收入1000万元以上。
如今,在“网上大集”的带动下,桑园镇农业生产、加工包装、物流快递、餐饮住宿等产业相继崛起,该镇还因势利导,进一步延伸了网上经营销售、线下发展产业的全产业链条,电商小镇新业态雏形初步显现。2019年11月16日,该模式成功入围日照市2019年度社会“创新种子”大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厉倩通讯员卢世坤田文秋“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力争实现复工复产的首季开门红。”近日,走进...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