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生礼包”沉甸甸 ——— 莒县夯实民生基础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日照日报 2016-12-28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郑丽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发展成果!”这是今年两会上,莒县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做出的承诺。

言必行,行必果。今年以来,莒县按照“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全力打造经济强县、文化名城、旅游名城、生态名城,为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开好局、起好步,打赢了一场场攻坚克难的硬仗,恢复古城、建设新城,***、全面覆盖,给群众送出了一个个暖心的民生工程“大礼包”,为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筑起坚强“后盾”。

在逐梦富强美丽幸福新莒县的过程中,莒县不断跨越赶超、进位争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加速奔跑。

拉开框架

构建宜居宜业“新福地”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直是农民群众的梦想。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棚户区改造,就能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莒县县委书记孟青在全县新型城镇化动员大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

目前,莒县县城规划区内还有未改造的城中村、城边村个,棚户区4.7万户,涉及人口9.3万人。莒县按照“拉开框架、科学定位、挖掘内涵、塑造形象”的发展思路,迅速掀起大开放、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新高潮,确保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要有新形象”的目标。今年以来,莒县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套,上报年棚改项目2.万套,总投资亿元。成立了城阳、陵阳、店子集、县经济开发区4个片区指挥部,开工建设棚户区套,开工率达%。

在陵阳镇方家址坊村的拆迁现场,一群带着志愿者帽子的党员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指挥挖掘机作业,帮助村民搬运物品。

“看着我们镇上其他村都搬完了,村民也都很着急,我第一个和村里签了合同。镇上和村里组织党员志愿服务者,我就去帮忙,提前把棚户区改造早日完成,村民早日住上楼。”方家址坊村村民王开义说。该村安置区的栋房屋,不到一天时间就全部拆迁完毕。

原来的破旧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村变成了“安居小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城乡面貌,实现群众的住楼梦、进城梦、致富梦,莒县力度之大、决心之强,前所未有。

推动产城互动和城乡互动,依托浮来山旅游度假区、古城旅游商业区、现代生态宜居区“三区”,有序推进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依托、以社区为基础,加快完善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莒国古城、生态新城、特色小镇,在直接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不仅要让群众安居,更要乐居。按照“老城做文化、新城现代化”的思路,充分挖掘莒国故城文化内涵,逐步实施故城遗存复原提升工程。沭东新区围绕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加速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有序推进教育、文体、商贸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绕不开城乡道路的支撑。莒县全力破解城乡交通瓶颈,国道拓宽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计划明年年底完成,省道大中修工程已完工;完成墩头沭河大桥、寨刘路大修等5项工程续建,望海大道、塘于线、龙中线等个新开工项目已顺利完工,城乡交通运输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老城区通过棚户区改造,重建莒国故城;新城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生态新城;经济开发区通过棚户区改造,腾出土地发展工业;乡镇、社区和村居通过特色镇、特色村建设,全县将实现根本性的变化,一个全新的、大美的莒县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成果共享

真金白银提升“幸福指数”

“如今的日子太好了,政府每个月都给发钱,我这个年纪根本花不完。”城阳街道孙家村的百岁老人于兆翠拿着刚领到的元长寿金高兴地说。

近年来,莒县落实社会救助和健康养老各项政策,今年前三季度,为全县名岁以上老人分别发放长寿补贴金及各类高龄津贴共计余万元。

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莒县“蛋糕”分配结构也在进行调整,坚持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众,持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民生力度,今年以来,公共财政投入民生资金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莒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推行“专家治校、名师治学”。着力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经调整,列入规划的学校共处,其中,新建处,改扩建处,规划投资.6亿元。年,夏季高考文史理工类一本上线人,上线率.%,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二本上线人,上线率.%,高出全省.个百分点。

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以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药品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改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切实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有效提高妇女儿童、传染病等特殊领域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类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人口万。为招引更多优秀人才,从年起,连续7年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余人。积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和对口帮扶工作,累计组织余名中、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下乡支医、对口帮扶活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加强基层公共文体活动设施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公共文体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莒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申报。开展“百场万人”文体公益辅导培训,建设县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基层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设乡村儒学讲堂处,设置中小学图书漂流架个。

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紧贴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个。举办了“莒县年春季人才招聘会”、“莒县年‘春风行动\’人才招聘会”和莒县夏季人才招聘会,吸引近百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余个,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余份。举办培训班期,其中技能培训期,创业培训6期,实现就业培训人;成立莒县创业大学、莒县闫庄镇创业孵化中心和莒县寨里河镇创业孵化中心,并已申请上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7处。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化养老业发展,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处,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

全面覆盖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开展***、精准脱贫,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增进人民福祉的头号民生工程。

作为省重点扶贫县,莒县目前有未脱贫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按照脱贫攻坚计划,今年全县1.万贫困人口脱贫;年省定、市定贫困村全部摘帽,1万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脱贫任务;年全部兜底完成。

面对这场扶贫“硬仗”,莒县立足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决打好农村路网升级改造、产业培育、林水会战、后进班子整顿转化等“四大攻坚战”。

要拔穷根,就要找到致贫根源。莒县扶贫攻坚精准识别找穷因,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标准,建档立卡,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全覆盖、无遗漏,对全县个村精准识别,共建立贫困户档案份。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通过与贫困户深入交流沟通,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做到每个贫困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切实帮到点上、扶在根上。

扎实开展“万名干部结穷亲”,1.4万名党员干部与名贫困户“一对一”结亲帮扶。深入开展“四百共建”活动。组织百名第一书记驻百村,百个县直部门包百村,百家企业帮百村,“第一书记”驻村、部门单位包村,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目前,参与包联的个民营企业累计投入资金达万元。设立“毋忘在莒”扶贫基金,帮助无劳动能力等特殊贫困群体脱贫。建立“亲情宝”孝心基金,以财政注资和社会公益募捐为主,每月按时向贫困老人发放孝心养老金。组织“义工公益行动”。开展“***·捐书助学”活动,募集爱心图书本捐赠给个贫困乡镇的村小学。

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探索出了“造血”与“输血”结合,“送渔”与“送鱼”兼顾的扶贫模式,实现政策落实全覆盖,精准脱贫到户到人。

为解决非贫困村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建立非贫困村“扶贫专员”制度和贫困户代表会议制度。重点针对全县扶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由各乡镇(街道)因村派人,每村派驻1名,每周保证2天以上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任期2年。负责统计上报贫困户需求,做好需求对接。制定贫困户“一户一策”帮扶规划,采取务实举措帮助贫困户按计划脱贫,巩固已脱贫户脱贫成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取“造血·送渔”模式,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送项目上门,授技术到手,提升脱贫致富内生动力。通过电商联户、扶贫车间、企业合作、金融帮扶等措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年,莒县开展“电商进村”创业培训期,培训镇村干部、中小企业经营者、农村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共计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人口余人次,全县村级淘宝服务站达到家,人开设淘宝店铺,其中贫困群众人。

省民政厅、省纺织服装协会在社区、村设立“巧媳妇”工坊,采取“行业+企业+贫困户”模式,通过就业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家庭妇女弹性务工、家门口就业,目前设立工坊处,实现贫困人口就业人。

莒县峤山镇于家庄村村民许崇法是农村果蔬营销“能人”,在各级扶持帮助下注册成立了大石头果蔬专业合作社,发展了大姜、蜜桃、板栗等种植产业。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劳务或合作种植的方式参与到合作社,先后有名贫困人口在合作社从事洗姜、包装、装卸和桃园管理,年均增收余元;有家贫困户合作种植桃树.5亩,亩均收入约元。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把更多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有效解决贫困户自身发展中遇到的技术、资金、信息和市场障碍,实现“抱团取暖”。

同时,对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贫困户,采取“输血·送鱼”模式,“兜底”保障同步脱贫。通过光伏收益、资产收益、公益结亲一级设置扶贫基金等方式,帮助特殊贫困群体脱贫。 

新闻推荐

莒县安置退役士兵公开透明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朱彤张立阳)“我选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感到很高兴!”刚刚离开退役士兵选岗现场的四级军士长林凡升笑着说。林凡升选的是房屋征收调查登记岗位。据了解,莒县今年共接收退役士兵人,其中...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