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又是一年中秋节李洪敏

东昌时讯 2014-09-04 01:54 大字

文/李洪敏

俗话说“八月十五小过年”,中秋节还未至,大街小巷、超市商场,式样不一、种类繁多的月饼早已摆满了货架,随手就可以把称心的月饼带回家。

每年的中秋节,我都会根据父母的口味挑选一些,送过去。而母亲常常会在吃着我给精心挑选的月饼时,不无愧疚地说:“唉,你姥姥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月饼!”母亲的话往往也会勾起我许多的感慨。

民俗中,中秋节不仅是一家老少团圆的节日,更是出嫁女儿孝顺父母的一个盛大节日。每年的中秋节前一天,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看望父母,而月饼就是必带的礼品。

现在社会的发展,给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提供了很好的孝顺机会,每年的中秋节,我们不会有太多的纠结,早早的挑选好,再带上鸡鱼肉蛋的就送回娘家了。

但是,我儿时却不是这样的。

记忆中,我儿时的生活都是与穷困有关的。我吃过的最早的月饼就是母亲用自家的面粉和好面,里面放上点红糖,然后用模子做成一个个鱼模样的饼子,烙出来的。味道如何,已经记不清了。就是这样的月饼也是有限,因为家里的白面太少,还要留着待客用。那个时候,每个中秋节,母亲回娘家带什么,我无从晓得。后来我们兄妹几个渐渐长大,家里秋忙得很,去邻村姥姥家送东西,就由我们代劳了。这时,集市上也开始有了成品的月饼。先是酥皮的,接着是浆皮的,里面的馅比较单一,一般是枣泥或者是伍仁,外形也没有现在做的精致。母亲一般就买4斤,由我们屁颠屁颠的给姥姥送去。然后,再等着姥姥给回赠回来2斤,我们好过中秋节。那个时候,心里曾经担心过要是姥姥都留下了该怎么办,好歹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但是,有一年,母亲没有买月饼。那年,家里为了上高中的哥哥和上中专的我欠下了一大屁股的债,而爷爷又病重。身为民办教师的父亲,他微薄的工资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地里的收入又换不来多少钱。用母亲的话来说,那年吃盐的钱,都淘换不来了。吃饭都成了困难,月饼自然也买不起了。八月十四日清晨,母亲环视家里一周,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姥姥家的东西。春天里养起来的鸡,得了霍乱,一只也没有剩下。但是,不去姥姥家,又不合规矩。最后,母亲把笼子里的两只小兔抱出来让我们给姥姥送去。

弟弟不去,哥哥也不去,最后我很难为情的把两只小兔子送到了姥姥家,别说是母亲尴尬,连我都感到很悲哀。人穷,连孝也难以尽到了。

现在我已记不清当时的一些枝节,但是那种贫穷带来的悲哀却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曾想,等自己工作了,挣了钱,好好替母亲孝顺姥姥,可惜,还没有等我毕业,姥姥、姥爷都先后离开了人世。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今,忆起往昔,心里还是一阵酸楚。

通联地址:山东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初中

新闻推荐

点击放大点击放大月日寒流突袭气温骤降给日照港股份一

1月4日,寒流突袭、气温骤降给日照港股份一公司煤炭卸车工作带来困难。为确保进港煤炭顺利接卸,该公司及时启...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