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扎根乡村开“脱贫药方” 访浦北县三合镇新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刘昶

钦州日报 2019-11-29 10:24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顺彬 通讯员 吴达立

昔日,在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他与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赫塔尔侃侃而谈,用流利的英语,将钦州的扶贫成果呈现给国际友人。

曾经,因为不熟方言村话,他拉着会讲普通话的村民做“翻译”,连比划带猜听村民讲村中的难处与梦想。

他就是浦北县三合镇新村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刘昶,市外事办的英语翻译。从今年2月份入村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之后,就一直在为群众开“脱贫药方”的路上奔忙。誓把致贫“病因”“破译”出来“新村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7户829人,已脱贫119户566人,贫困发生率已从14.8%降至4.7%。”刘昶如数家珍般介绍着村里的数据。他说,今年村里还要让62户贫困户231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将会降至0.55%。

而每次入户走访,刘昶都会与贫困户促膝长谈,探寻致贫的“病因”。

经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他了解到全村的贫困人群形成原因大致有几类:有劳力但找不着就业方向;有就业方向,但小孩尚年幼,不能外出务工;有种养规划,但缺乏启动资金;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长年患病或家中读书人口较多。

刘昶用当翻译的职业习惯,把难点和关键点找出来后,就立马提升驻地工作队及村干部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他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走访调研,让村中各类情况烂熟于心。他知道自己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就向镇、村干部取经,与工作队员、村信息员探讨交流工作方法;不熟悉扶贫业务,他就白天下村,晚上研读上级文件,研究扶贫政策。善用“药引子”治愈“顽疾”

“刘昶让党员发挥‘药引子’作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这非常关键。”三合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吴邦杰说,经过工作队发动,村中党员甘海燕带动15户贫困户种植茶叶100亩;党员韦爱娟带动10户贫困户种植百香果44亩、富硒紫米20亩。在新村村,党员带着群众增收脱贫的氛围逐渐形成。

“药引子”发挥作用之后,全村贫困群众脱贫动力被激发出来。年轻劳动力主动外出务工,需要在家照看小孩的主动发展种植养殖业,无劳动力的则申请带资入股参与分红,实现稳定资产收益分红。

取得些许“战果”的刘昶告诉记者,如今大家都感觉到只有配好“药引子”,才能拔掉贫困的“病根子”。

如今,在党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引领下,新村村把抓好产业发展作为稳定脱贫成果之基。优质稻、柑橘、百香果、茶叶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黑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越州黄榄基地为代表的核心示范区及以燊生生态园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让全村扶贫产业多点开花,既实现贫困户增收,又增加产业抗风险能力。

脱贫路上更需“专家号”“我家未脱贫是因为住房不达标,但我不等不靠,积极外出务工,增加收入。”预脱贫户高如魁经过刘昶的“号脉”,并开出“外出务工”的“专家号”之后,他又将三个小孩都在读大学,实在没有资金建房的事说了出来。

看到贫困户对子女的教育如此重视,刘昶及时为该户申请危改补助资金,还多方筹措建房资金,如今新房已进入安装门窗阶段。

而需要“专家号”的绝不止这一类情况,由于贫困户不愿搬出老房子,加之又缺乏建新房的资金,村里的危改工作曾一直进展缓慢。

但刘昶相信只要自己用耐心与诚心当“良药”让群众“常服”,终会有收效。于是,曾“洋话”顺溜的刘昶,一方面不分白天黑夜入户动员,跟贫困户讲政策、摆事实;另一方面主动联系镇住建部门落实危改指标。

同时,在多方筹措危改资金时,他还将第一书记专项帮扶资金与市领导联镇包村资金、后盾单位帮扶资金统筹使用,以一举消除危改这一“病灶”。驻村短短8个月,村里的“危房改造难”这一“大病”终于让他看到“康复”的希望。

截至11月25日,新村村所有住危房的贫困户均拥有了稳固的新房,住房保障率也从96.94%提升至99.17%。目前,新村村62户贫困户“八有一超”各项指标已全部达标,现已进入镇级公示阶段,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将降至0.55%。同时,贫困村脱贫摘帽“十一有一低于”各项指标均已达标,相信整村脱贫摘帽的“出院证”将会工整地交到刘昶的手上。

新闻推荐

一根竹一个产业 从特色名片产业兴起看金融产业扶贫之道

金融产业扶贫,让丹竹成为支柱产业韦源色在浦北县流传着“手捧青龙,口食无穷”的民谣。如今,全县种植被群众称为“青龙”的丹...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