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多点发力 钦南区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广西日报 2020-07-03 06:51 大字

本报记者潘云锋通讯员苏其

对于易地扶贫搬迁来说,贫困户搬出来,工作只算完成了一半,让贫困群众在“搬得出”的基础上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同样重要。钦州市钦南区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做好搬迁贫困户就业工作。按照“一户一就业”的要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就业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全部实现就业。

A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刚搬进来那会,其实我们还是有顾虑的。”黄家国说。黄家国是钦南区那思镇牛寮水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一家10口人,作为第一批搬进钦州高新区安置小区的“先行者”,他曾担心搬到安置点后找不到工作,生计无法得到保障。

如今,黄家国兄弟两人都在与安置小区一墙之隔的澳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当操作工。他们每天工作6小时,兄弟两人一个月工资共有7000元。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家里,比起到外地打工强多了。

钦南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钦州高新区二期,为打消搬迁贫困户的顾虑,钦南区及早谋划,借力“搭台”,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结合安置小区毗邻钦州高新区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依托园区工业企业,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该区还因地制宜,积极为搬迁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在安置点引进了澳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众森药业两个就业扶贫车间,并在政策上对就业扶贫车间进行扶持和倾斜,落实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奖补、稳岗返还等政策。目前,两个就业扶贫车间共吸纳搬迁贫困户30多人就业。

B牵线“配对”,电话跟踪回访

“您好,请问是邓喜吗?工作现在有没有变动?如果需要我们帮助,请及时联系我们。”近日,钦南区人社局干部陈瑜电话跟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户的就业情况。这样的电话跟踪回访,是钦南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每个月的“规定动作”。

“我们手头上有企业招聘用工的信息资源,发现贫困户有就业能力但暂未就业的,就及时牵线搭桥,帮助推荐工作。”陈瑜对记者说。

邓喜就是其中成功牵线的例子之一。今年4月,陈瑜发现搬迁安置贫困户邓喜已满18周岁,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就为他推荐了安置点附近的3个企业供其选择。如今,邓喜已成功就职钦州一家装修公司。

为做好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工作,该区人社部门每年定期在搬迁安置小区举行现场招聘会,为搬迁贫困户就业和企业用工进行现场牵线“配对”。目前,按照“一户一就业”的要求,该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就业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已全部实现就业全覆盖。

C培训“充电”,提升就业技能

6月11日晚7时,谭维学提前吃过晚饭,早早来到离安置小区不远的桥坪村委,参加当天晚上在村委举行的电工培训。

“免费的技能干嘛不学?当初要不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也不至于成为贫困户!”谭维学笑呵呵地说。

两年前,谭维学一家5口从钦南区那丽镇崩塘村搬到位于钦州高新区的安置点,现在他在安置小区当保安,爱人杨春秀在小区做保洁员,扣除“五险”后,两人工资将近4000元。两年来,技能培训举行了4期,他参加了3期,电工、厨师、种养等技能培训他都参加过。

回想搬迁前,交通不便不说,一家5口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低矮瓦房,日子过得很艰苦。如今,谭维学一家不仅住上了漂亮的小区房,还解决了就业,生活今非昔比。谈起搬迁后的变化,谭维学一脸满足。“今年7月份,我小儿子和女儿都将大学毕业,到时,日子肯定越来越好。”憧憬起今后的生活,谭维学美滋滋地说。

“为了提升搬迁贫困户的就业能力,我们着力做好他们的劳动技能培训工作。”钦南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副主任黄雄德说。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该区整合水库移民安置、人社、教育、农业等部门资源,多点发力,在政策上大力向安置小区倾斜,合力解决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新闻推荐

钦北区:双语法官高效办案促和谐

本报钦州讯近日,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在钦州市钦北区法院大寺法庭开庭。该案被告黄某因驾驶不当撞伤原告钟某。钟某将黄...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