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完的故事 道不尽的情怀
融媒体记者 唐云建
千年古城百年街:
钦州得名至今已有1400余年,每寸土地都写满历史,每片海都盛满传说,就像老街上那一幢幢古建筑,每幅彩釉每个浮雕、每块砖每片瓦,都是特定的历史符号,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变迁。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岭南文化的重要延伸之地、“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钦州即将迎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站在了全市人民共享荣耀、继往开来、更高水平推进“江海宜居城”建设的崭新起点。
中山路古玩一条街
古井见证岁月的变迁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到老街采风
三宣堂展现着英雄之城的豪气
中山路骑楼红旗招展
依旧繁华的中山路
人来人往与车来车往 融媒体记者黄钦摄
绿叶对古城墙的情意
老街、男人和狗
昔日繁荣 今日变迁
翻开史书,往上追溯,早在20000年前,骆越先祖就已经在钦州大地上繁衍生息。南朝梁中大通四年(532年),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安州改名钦州;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州署正式迁入所辖的安远县县治之南,即今天的城内街一带。
“1934年,钦县县长章萃伦把靠钦江畔狭窄的壕坝街、惠安街加宽拓直,命名为中山路;把城南外原有的南塘街向南延伸,直达大校场,命名为大南路(今人民路);还从东边的中山路至西边的大南路,开辟4条横街,命名为一、二、三、四马路,使这一片区域形成‘目’字形路网结构。”市博物馆原馆长李世川手指《广东钦县县城市图》,娓娓说道,“而占鳌巷的历史更加久远,可以追溯至清代。”
悠悠百余年,中山路、占鳌巷延续了老钦州的历史文脉,承载着几代人的历史记忆,蕴藏着钦州最古老的历史遗存。时至今日,漫步其间,不经意间就能触摸到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记,蜿蜒曲折的小街巷、年久失修的民居民宅、老树盘踞的古城墙、青砖砌成的水井、三宣堂的恢宏建筑……处处都彰显出这座城市的繁荣和变迁。“民国时期的二马路,金融机构林立,是名副其实的‘华尔街’。”李世川打趣地说道,“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钦州的商业中心才从二马路转移到一马路。像百货大楼,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是人挤人的,如今的年轻一代难得见到这种热闹场面了。”
诚如李世川所言,曾经商家云集、人潮如涌的老街,繁华不再。穿行于中山路骑楼廊道间,只见批着白灰的墙面早已脱落,或满壁灰黑,墙面、廊柱间不时冒出一丛丛杂草、一棵棵小树。
历尽沧桑 未来可期
仅在二马路与三马路之间的这段中山路,就已有10多处民房被认定为“危房”,占该路段民房总数的三分之一,它们或已完全坍塌,或部分坍塌,或只剩房屋框架,个别危房至今仍有人长期居住,墙上“危房!请勿靠近”“拆”等红色字样十分醒目。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尽管这些老街失去了商业街区的功能,但独具岭南特色的老式骑楼建筑及沿街风貌,已然成为城市名片,不断地会吸引一些外地人前来观光旅游,甚至会有一些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给落寞的老街带来一丝新的生机和商机。“去年,中山路和占鳌巷被列入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钦州也出台了保护条例,对老街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李世川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旅游机构改革、全域旅游深入推进。文化建设面临着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环境。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我喜欢老街的味道,那一砖一瓦都值得驻足。”不少来到中山路、占鳌巷观光的游客如是说道。
留住乡愁 守住文脉
老街,是历史的遗迹,是过往生活的留存,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更承载着他们的欢喜、哀愁,平淡、激昂,甚至是生命。“再烧多几次,真的就没了!”近些年,老街骑楼屡屡遭受火灾,让老街坊们痛心不已,他们坦言,除历史原因外,长期以来缺乏保护及修缮管理,是造成老街加速破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火灾,破坏是毁灭性的。”
如何让“城市老家”为现代城市保留新的“乡愁”,是个难题,也是个必答题。
近段时间,老街坊们欣喜地发现,老街干净起来了,来逛的人也多了很多,“一到晚上,永福广场上唱采茶的、跳广场舞的、散步的,特别热闹!”老街坊陶伯乐呵呵地说,他希望,老街能够越来越好、越来越繁华。
李世川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不必囿于零星布局的文物保护单位,应从历史的全局,寻找钦州历史整体内涵,深入挖掘“根”与“魂”,并使之串联起来,才能更好利用历史文化来提升钦州城市品质,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策划:曾开宏 田时胜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融媒体记者 敖帅昌张晓冬陆燕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陆燕通讯员谭乃豪)5月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天卫到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平山岛开展调研。平山岛是钦江和北部...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