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产业不放松 脱贫路上打硬仗 记钦北区青塘镇脱贫户黄余江

钦州日报 2020-05-11 09:26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香晖 通讯员 黄华瑛 黄志金

“现在每天都有人来我这买猪仔,截至4月底,我大概售出210头猪崽,赚了40多万元,之前欠的债已经还清了,现在感觉整个人一身轻松。"黄余江爽朗的笑容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从一贫如洗到年入百万,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此时的黄余江感慨万千。

不畏艰难 返乡创业

黄余江是钦北区青塘镇的一名脱贫户。自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黄余江就一直在外地靠打零工为生,虽然勉强能够满足温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凭着对市场的了解和多年打工的经验,他瞄准了肉猪养殖这个产业。就这样,2017年,黄余江毅然辞工,带着渴望回家创业。“他刚回来的时候我们都不是很支持理解他,好好地在外面打工也不会穷到哪里去,偏偏想回家养猪。这娃也算勤快,自家人能帮就帮一下吧。"看着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四处奔波,到处筹钱,只为尽快把养猪产业落实,他的岳父梁锦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主动把林场的一块地给他作为养猪基地。

2017年底,黄余江多方筹借到15万元,肉猪养殖场终于建了起来。夫妻俩每日悉心照料第一批购置的25头母猪。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养猪规模也不断扩大到母猪40头、肉猪80头。由于当时的肉猪行情不太好,第一批肉猪亏了4万多元,可黄余江夫妇仍不气馁,继续坚持养殖。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小挫折没有打败黄余江,但没想到他很快遭受更大的考验。2019年非洲猪瘟肆虐,因为防疫经验不足,黄余江的养殖场也难以幸免,40多头母猪接连病死,面临巨大损失。无奈之下,他只能低价出售全部肉猪,抱着最后的希望把剩下的20多头仔猪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养殖。这一年,他又亏了10多万元!

面对空荡荡的猪栏,黄余江百感交集:自己不仅没有赚到本钱,甚至还欠了10多万元。这道关卡,怎样才能熬过去?很快,黄余江便重整旗鼓,给自己加油鼓劲:熬过去才有希望。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一边靠着政府以奖代补和猪瘟期间的死猪补贴让妻子在家照料余下的20头猪仔,一边外出到处打零工维持生计。

终于,他又慢慢看到了盼头。在妻子精心喂养下,20头猪仔幸运地躲过了那场猪瘟并茁壮成长。去年下半年,10多头母猪相继生产猪仔,猪栏终于恢复生机。更可喜的是猪场陆续销售10多头肉猪,收入5万多元。

今年1月,黄余江的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母猪增至42头,生产猪仔250头。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上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黄余江转变思路,以出售猪仔为主、养殖肉猪为辅,截至4月中旬,共售出猪仔210头,利润近26万元,一下子便还清去年的债务。

政府扶持 迎来曙光

现在,黄余江的猪栏里还有刚生产不久的小猪仔30多头,而且今后每个月都将有猪仔出产、出售。“一直以来,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党委和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在扶贫政策上,每年都有产业奖补,在遭受猪瘟损失时又给予死猪补贴,村干部和驻村队员也经常给我们指导,积极为我们争取相关政策,真的很感动,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我想我很难走到如今。"谈到过去的日子,黄余江感言万分。

据悉,在青塘镇像黄余江这样在党委、政府及帮扶人的帮助下实现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仅2020年,青塘镇第一期产业以奖代补就发放补助金额187万余元,惠及贫困户401户,申请办理小额信贷贴息66户,申请贷款金额317.5万余元。下一步,青塘镇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多措并举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小康队伍“不漏一村"“不漏一人"。

新闻推荐

农商携手助力脱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李香晖通讯员黄华瑛)4月29日,市委统战部联合驻钦州的各界商会代表到贫困村钦北区青塘镇那路村开展“农商携手奔...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