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公益之爱取养老之需 钦州市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试点观察

钦州日报 2019-12-04 09:44 大字

本报记者肖鑫

在这里,储蓄的不是钱,而是时间。一笔笔账目,记录的不是买卖,而是爱心循环。

“年纪越来越大,总有一天会需要别人的帮助。"尽管已经74岁,钦南区文峰街道文昌社区居民马琼瑄还是经常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她把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存到“时间银行"里,留待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

今年5月,钦州“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参照商业银行存储制度,按照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原则,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龄老人为辖区内有“高龄、失能、失智"等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邻里关照、家政服务、外出代办等志愿服务,待自己需要帮助时再按需取出。马琼瑄是首批“时间银行"志愿者。

仅半年,“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已经发展到169人,开展志愿服务28次,志愿服务时长70小时,服务近百人次。

存下时间,互助邻里

“社区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有空就去看望,陪伴他们聊天。"马琼瑄说,谈话、聊天对老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恢复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昌社区专职团支书黄君介绍,社区现有需要服务的对象67人,一旦有服务对象需要服务,他们便会联系“时间银行"志愿者,志愿者在认领项目后便可开展帮扶服务。每一次志愿服务完成后,管理人员便会根据服务内容难度系数的不同,将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

今年8月,75岁、独居在家的苏玉芳,因患老年痴呆和眼疾,生活不能自理。而她的儿女、亲人均不给予照料,连日常的饮食也不能得到保障。在获悉这一情况后,社区把照料苏玉芳的工作交给了以刘艳芳为主的“时间银行"志愿者。“一日三餐必须保证,自己去不了也要叫别人去。"刘艳芳说。为了照顾好老人,志愿者们必须每天按时去送饭、打扫卫生、擦洗身体、清理排泄物等。

作为一名社区保洁员,刘艳芳直言“不怕脏",而这也常常让她能够完成难度系数高的服务,同时也给她的“时间银行"账本增加了更多的“储蓄"。

创新制度,积下“期盼"

工作之余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刘艳芳的日常。为鼓励社区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文昌社区在加强健康小屋、慈善超市、文化娱乐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创新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积分制"管理: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可以获得积分,并用积分兑换物品。

在“时间银行"项目启动前,刘艳芳会去“慈善超市"把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现在她选择把时间存起来。因为“时间银行"积累的志愿时长,可以自己用,也可以转让,或者给亲人使用,还可以传承给后代,或者捐给“时间银行",给其他有需要的老人使用。(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服务“一站式”杜绝“两头跑” 钦州市出台政务服务分中心管理制度

张妙黄潇敏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钦州市民服务中心分中心建设管理和高效运行,规范服务行为,优化经济发展...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