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河到大海

钦州日报 2019-12-27 14:14 大字

谢凤芹

20世纪某个荔红时节,红云漫天。钦江像一卷长长宣纸,交由一位叫做齐白石的人恣意泼青点丹。

缀满枝头的红荔在微风中吟唱,曼妙女子纤纤小手剥开凝脂般的荔枝,笑脸摇曳成了一幅人物肖像画。在一阵“的的叉,的叉叉"八音声中,花旦、武生款款上场,采茶歌声经久不息……

这一段映像,一直保留到齐白石93岁垂暮老年。

史料记载,湘潭杏子坞星斗塘贫苦农家出生的画匠齐白石,一生五次出游,三次长驻钦州,时间长达两年多。

我常常暇想,当年的钦州,还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城,是什么神奇力量使后来的画坛巨匠如此眷恋?

为着解开这个谜团,我苦苦寻找齐白石在钦州的足迹,某天,蓦然间,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上天对钦州的眷顾。

齐白石第一次与钦州邂逅纯属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

1905年7月,齐白石第二次出游,终点站选择了桂林,在饱览了桂林旖丽风光,意犹未尽踏上归途之时,突然接到父亲的家书:四弟纯培、长子良元瞒着家人跑到广州当兵了。兵荒马乱的岁月,这可急坏了老实巴交的父亲,字里行间充满了担忧,嘱咐他务必转道广东,把两人带回家。

父命大如天。

齐白石当即辗转赶到广州,却扑了空,纯培、良元已经随军调防钦州。

心急如焚的齐白石又匆匆赶往钦州。

到了钦州,已经是1906年。

这是齐白石第一次与钦州的偶然邂逅!

1906年,对于钦州来说,可谓风云激荡。

这一年,钦州人黄明堂在大寺举行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三合会入会仪式,吹响了反抗腐朽清廷的号角。

这一年,钦廉道尹王秉恩也很忙,他突发奇思,专门设了一个特设局开征糖捐,规定三那(那丽、那彭、那思)人民出产蔗糖须先缴纳税款,方准出售。

于是,钦州的历史上,又站出了另一位反抗清廷的斗士,他就是为民抗命的乡绅刘思裕。

刘思裕在那彭圩边的鸡儿坪集合村民,歃血盟誓,坚决反对糖捐。

三那人民反糖捐斗争,一位伟人捕捉到武装反抗清廷的时机,正在运筹武力推翻清廷的孙中山,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派自己身边得力助手、湖南湘潭人黄兴前来钦州鼓动革命,为刘思裕出谋划策,并资助枪支支持三那人民武装抗捐。

三那民众的反糖捐斗争,又引出了另一个湖南湘潭人郭葆生,这人时任钦州兵备道道台,统领着钦州一方武装。

三那民众的武装斗争尽管有革命党人黄兴亲自策划,但最终还是被同乡郭葆生镇压了,刘思裕也战死。

这是历史的必然,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农民,光有一腔热血和反抗精神,很难用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反动势力相抗衡。

但正是这样的星星之火,汇聚成滚滚洪流,最终埋葬了清王朝。从这个意义来说,钦州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以我血荐轩辕的一次壮举。

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缘际会,三个湖南人都以钦州为舞台,各自把角色演得活色生香。

黄兴与郭葆生既是同乡好友,又分站两个阵营,一个是清廷的兵备道,一个是以推翻清廷帝制为己任的栋梁之材。于时,黄兴和郭葆生因了乡情既暗中勾连,又各为其主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先时,黄兴派革命党人谭人凤到郭葆生处游说,郭葆生信誓旦旦保证,只要革命党攻打钦州,就主动打开城门,绝不抵抗,甚至可输送武器弹药支持黄兴。

可当黄兴率南路军从越南跨过北仑河准备夺取钦州时,在马笃山遭到了郭葆生部的死命抵抗,激战三天三夜,郭葆生甚至在阵前喊“活捉黄兴"以振奋士气。

黄兴不但没被活捉,反而歼灭了郭葆生部的10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的钦廉上思起义。

黄兴和郭葆生的关系,正是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纷纷扰扰,敌友难分的最好诠释。

而齐白石与郭葆生的关系,就纯粹得多了。

齐白石1902年游历到西安时,便在西安结识了湖南名人郭葆生。郭葆生以师长的身份,提醒齐白石: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

因此,当齐白石第一次风尘仆仆赶到钦州,突然在钦州看到已经当上兵备道的郭葆生应该吓了一跳吧。

清朝的兵备道相当于如今的钦州军分区司令,前半生连乡长都没见过的齐白石,见了军分区司令是什么感受,我们不得而知,而郭葆生视齐白石为座上宾却有真实的记载。

郭葆生文武双全,是湖南三大才子之一,书画造诣深厚,彼时,在常人眼里,郭葆生和齐白石在书画上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而郭葆生的慧眼早已经穿越时空,铁定齐白石是一座宝藏,就差开矿者,假以时日,必将大放异彩,而他,愿作这个开矿人,于是,竭尽全力来提携这个老乡。

为了留下齐白石,郭葆生将从来不示人的八大山人、郑板桥、徐渭等人的作品全都拿给齐白石观赏、临摹。

木工出身的齐白石哪里见过这样的艺术殿堂,被深深地吸引了,对这些名家书画爱不释手,天天临摹,画画水平一日千里。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齐白石天天蹭郭葆生的饭,产生了此处虽好,不易久留的想法,急着要回家。

郭葆生动悉了齐白石的想法,灵机一动,提出请齐白石代笔,又怕齐白石难堪,于是承诺给齐白石润格,两不相欠。

于时,就在钦州镇龙楼的一间房子里,齐白石开始了代笔生涯,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当时钦州很多人手上都有署郭葆生之名的作品,其实这都是齐白石的真迹。现在钦州中山路苏老板手中就有一幅齐白石代郭葆生创作的字,名为“共作新民"。因为当时正处于改朝换代之时,有识之士纷纷投奔孙中山领导的推翻帝制革命。郭葆生无数次想过弃暗投明,才有了和黄兴暗中多次合作又破局的经历。

我常常想,世上的事,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郭葆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多次想投奔革命,但因阴差阳错和革命党老是走不到一条道上,从“共作新民"四个字中,我们可以揣摩,郭葆生当时确实心早已经投奔革命,愿作新民。

郭葆生留下齐白石,为钦州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的这一善举,与钦州宋代知州岳霖请来周去非任钦州首席教育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钦州文化发展史上的有功之臣。

齐白石第一次到钦州是偶然,随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则是齐白石的主动选择。

1907年的春天,齐白石第二次来到钦州。

这次到钦州,除了给郭葆生代笔之外,郭葆生利用巡边之便,带着齐白石游历了肇庆、东兴等地,还越过了北仑河,游历了越南的一些地方。

齐白石第一次踏出国门,应该是感慨万千吧,看着南方独有的风景,处处皆可入画,他在路上忍不住痒痒之手,欣然便提笔画了一幅《绿天过客图》。

此番游历返回钦州途中,正值钦州荔枝成熟之时,沿途所见荔枝硕果累累,摘来品尝,甘美之极。

钦州纯美的风景,善良的人民,还有漫山遍野的荔枝,让他心灵震撼,灵感涌动,于是齐白石的绘画题材中又多了一种——荔枝。

钦州城外有个天涯亭,为北宋庆历年间陶弼知钦州时所建。

天涯亭所隐含的思乡之情、离家伤感之意引起了历代文人的咏吟,齐白石亦不例外。

我在揣摩,齐白石在游天涯亭时,肯定浮想联翩,这从他的《天涯亭图》题诗中得到印证:

看山曾作天涯客,

记得归家二月期。

游遍鼎湖山下路,

木棉十里子规啼。

我想象着,齐白石口啖香甜可口的荔枝,看着天涯亭内悠闲自在的蜻蜓,心里充满了童心和快乐,这从他留下的诗歌可以作证:

作客天涯亭子外,

买园门锁夏天开。

千回上树无人到,

只有蜻蜓飞去来。

写了诗还意犹未尽,又画了一幅名为《荔枝蜻蜓图》的画,在这幅画上,他又配了诗:

折来犹有荔枝思,

不忘曾游过岭时;

为客心闲形迹静,

蜻蜓飞上手中枝。

所题的字为“寄萍老人齐白石自钦州归后始画荔枝。"在天涯亭,他还刻了一方印章名为“天涯亭过客"。

30多年后,友人将这方印章还以他,齐白石欣喜若狂,成诗一首:

天涯海角梦俱荒,

使者传书喜欲狂。

三十年来鸿雪在,

朱泥如旧鬓添霜。

并题字:余四十岁后客钦州,拓有印章,为友人所得,今重见,口占一绝句题记述。

钦州荔枝树百年而不凋,荔枝成熟后的鲜红果实和墨绿树叶正是“红花墨叶"的绝好素材,齐白石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

钦州的荔枝已经融入了齐白石的生命里,只要一闭眼,荔枝的果实、枝叶便栩栩如生地在脑中晃荡,画荔枝便有了神来之笔。

他用洋红来画荔枝,在似干未干时,用胭脂作为颜料去点缀,这样画出来的荔枝就非常生动。

这是齐白石创新的画荔枝的程式,这个程式不仅在钦州画坛代代相传,而且在全国美术界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

齐白石对钦州荔枝的热爱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一生所作3万幅画作中,以钦州荔枝为题材的画诗印就有500多件,仅次于虾画之数量。

1909年,齐白石第三次来钦州,最后的钦州之行,使齐白石的人生有了终生怀念的遇见。

钦州东门有个歌女,品性高洁,山水画有很高的造诣,钦州很多有身份的男人都想得到她,但她一直守身如玉,坚持只卖歌不卖身。

齐白石画的荔枝图传到歌女手中,歌女爱不释手,天天临摹,到了后来,干脆决绝了歌楼生涯,隐居家中天天临摹先生画的荔枝。

有一天,歌女鼓了很大的勇气,将自己的画作送给齐白石请教,齐白石观其人,看其画,双重惊喜。

两人相谈甚欢,谈到忘情处,歌女情不自禁地轻轻拿起一颗红彤彤的荔枝,用自己的纤纤巧手手把手地教齐白石剥荔枝。

和歌女相处的几个月时间里,齐白石灵感涌动,笔不停辍,作画刻印,收获颇丰。他在《寄园日记》中写道:十四日,为郭五临画十二帧,又画小册四幅。此回来钦州,篆刊二百八十余石;画幅、画册、画扇约共二百五十余纸。

这纤纤小手,在齐白石后半生的岁月里,成了“不思量,自难忘"的美好记忆。

齐白石原来只画江虾,钦州使他有更多的机会细心观察个大、体圆的海虾,从此以后,他画虾的风格发生了改变,虾画得更加晶莹剔透,成为他国画上的一绝,众揽世界,画虾无人能望其项背。

三次游历钦州,使齐白石的艺术生命绚烂出耀眼的光芒。荔枝、海虾入画大大丰富了齐白石的艺术素材。

晚年,齐白石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是那么缠绵悱恻,忍不住作诗述怀:

客里钦州旧梦痴,

南门河上雨丝丝。

此生再过应无分,

纤手教侬剥荔枝。

齐白石出身寒门,只读过半年私塾,9岁开始放牛打柴,16岁学徒雕花木匠,20岁自学绘画和诗文,最终他却登上国画一代宗师的高峰,成为人民杰出艺术家、世界文化十大名人。

齐白石的成功,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钦州的沃土与风情,同样成为齐白石登上画坛高峰的不竭动力。

正是有了三次钦州的游历,齐白石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到北京定居以卖画为生。

1919年,他刚在北京露面,很多人都讥笑他的画作粗野,难登大雅之堂。

但齐白石对自己十分有信心,他要将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融入艺术的内在生命;将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画画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成为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如果在这两个点上找到联结,他就可以打开画界的天门,找到通向艺术的天梯。

为了找到两者结合点,齐白石闭门十年,终于打破了凡俗,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真正的融入到了他所作的每一幅画中。

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到了极致,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

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达到了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

他农民般朴质的画风在北京画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中国画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史称齐白石“衰年变法"。“衰年变法"使齐白石最终登上世界画坛高峰,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成为人民杰出艺术家。

晚年的齐白石,常常眺望南方。

到了92岁暮年,他还念念不忘钦州荔枝,作了题为《荔枝》的画一幅,并配诗:

远游不复似当年,

一月钦州食九千。

群果园中论珍品,

徐寅同说荔枝先。

而他脍炙人口的荔枝诗:

此生无计作重游,

五月垂丹胜鹤头。

为口不辞劳跋涉,

愿风吹我到钦州。

更是伤感里透露出老人再也无缘亲近钦州的无限惆怅。

钦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成为各路文人骚客的驿站,而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反过来又滋润着这方水地,开出了绚丽之花,结出了累累的文化硕果,一代又一代接力着、奔跑着、迂回着奔向大海,这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之源,这是钦州历久不衰的生命之根。

齐白石荔枝国画 资料图

新闻推荐

共创食安城 同筑幸福梦 2019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成果回顾·民生篇

本报记者杨桂宁改造农贸市场、服务企业、打击传销……幸福钦州,食安先行。经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rdqu...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