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们怎么过暑假 大寺镇那造村留守儿童暑期生活侧记
本报记者 肖鑫 实习生 陈春晓
宁志梅和她的小狗 本报记者 肖鑫摄
暑假了,许多孩子都有着精彩的暑期生活,有的跟着父母去旅游,有的报兴趣班学本领,有的到图书馆阅读图书,有的去商场畅玩天地……而在不少乡村里,没有条件外出的留守儿童们,他们又是怎么样度过这个假期呢?8月13日,记者来到钦北区大寺镇屯强村委那造村,走近宁志梅、宁宏锦、符大斌、符大尧四名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看看他们的暑假是怎么过的。“想妈妈,不想爸爸”
在那造小学老师的带领下,记者先是来到村民符有田家里。家里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是符有田的孩子,还有两个宁姓的孩子,是符有田的外甥,长期和符家吃住在一起。女孩叫宁志梅,男孩叫宁宏锦,妹妹8岁,哥哥16岁。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已有十几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看到有客人来,宁志梅很懂事地搬出凳子,但并不说话。总是抿着嘴巴,低着头,安静地坐在那里。跟她聊天,你说两句,她回你一句,声音很小,语句很短。“想妈妈,不想爸爸。”谈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宁志梅的情绪也激动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很安静,但眼珠子却红了起来。她只是用手擦拭了一下眼睛,慢慢地轻轻地说。
哥哥宁宏锦也是一样,少言寡语,一个人呆在房间里看电视。他有手机,却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父母,也从来没有跟父母视频聊天过。“都是妈妈打电话回来,爸爸从来都没有打过电话回来。一般都是晚上打回来,没有固定的时间,一年下来也通不了多少次电话。”宁宏锦说。他跟妹妹一样,喜欢妈妈多一点。
在交谈中,宁宏锦、宁志梅兄妹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想”“不知道”“不是”,这些话语却透出了孩子对这一话题的抗拒,让人心疼。
“我想去镇上玩”“爸爸妈妈”的话题让宁志梅难以言说,当谈到朋友、同学的时候,宁志梅显示出了少有的表达欲。“学校好玩还是放假好玩?”记者问。“学校好玩,因为有很多在同学一起。”宁志梅回答得毫不犹豫,“暑假都在家里看电视、写作业,偶尔找村里的同学玩。”
班主任符利清告诉我们,宁志梅不仅懂事还很勤奋,因为起得早,老师把教室钥匙给她保管,是班里的“掌门人”,平常上学时每天早上七点就到教室开门了。
对宁志梅来说,暑假的生活虽然很平常,但也很忙。每天早起洗衣服、扫地,闲时看看电视,农忙时候帮舅舅插秧,这阵子则喜欢跟外公一起去放牛。“跟爷爷一起去放牛,比呆在家里强多了。”宁志梅说。“我想去镇上玩,可是都没机会。”宁志梅有些沮丧地说。为了满足妹妹出门的愿望,我们带着兄妹俩去到镇上吃酸粉、逛超市,还给她买了一盒糖果和一款游戏。在这期间,宁志梅脸上才有了难得的微笑。
相比宁志梅的兴奋,16岁的宁宏锦则显得很平静。镇上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镇上住的,只有放假了,他才会回到村里。“很多朋友都去广东找父母了。”大半个暑假都待在村里的宁宏锦说。“那你想去吗?”“不去。”为什么不去,他不说。这样的暑假,对他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想要爸爸妈妈都在家”
在符利清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另外两名留守儿童符大斌、符大尧的家里。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留守儿童了,因为他们的妈妈今年春节过后没有外出打工。“妈妈在保险公司上班,今天去钦州培训了。”奶奶说,“他妈妈是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做体力活。”
对于妈妈的意外留守,13岁的符大斌似乎并不欢喜。在常人眼里“很懂事”“成绩好”的他,不仅辅导弟弟作业,还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不只爷爷奶奶喜欢他,学校的老师也喜欢。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谈起妈妈留在家里一事,他却说:“希望妈妈出去打工,不希望她在家里。”“出不出去都一样,有时候太啰嗦。”符大斌说,妈妈出去打工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家里却很不习惯,没有任何好处。
长这么大,符大斌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管教的束缚,他还没有适应妈妈在身边的日子。然而,年纪小2岁的弟弟却不一样,符大尧对妈妈能够留在家里感到很高兴。“喜欢妈妈在家,她一点也不啰嗦。”一讲到“妈妈”,符大尧的话便多了起来。他喜欢跟着妈妈一起做很多事情,可以经常跟妈妈说话,对妈妈的照顾和叮嘱,也并没感到“啰嗦”,反而感到很温暖。“想爸爸也回来。不想看到爸爸妈妈分开,想要爸爸妈妈都在家。”符大尧说。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而在与钦州园区远隔重洋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马中关丹产业园区,高炉工程主体建成,转炉和连铸机等系统顺利投产……由广...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