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不到、管不了、易反弹 “高空抛物”真的治不好吗?
高空抛物这种从天而降的风险已然成了新的城市病。在人为高空抛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乱扔垃圾,治理也常陷入困境。
肇事者难追溯、查到了难约束、约束后易反弹,是困扰居民区整治高空抛物的三大症结。
在距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不远的某高层小区,居委会负责人坦言,由于小区内几幢高层住宅分布密集,且每栋楼都有400余户居民,一旦楼下发现高空抛下的物品,想要追溯肇事者就像大海捞针。
扔小袋垃圾不伤人?
记者走访市中心曾发生高空抛物的居民区,发现几个共同点:
其一,高层建筑分布密集,一些高层居民楼一栋楼有几个门洞,意味着横向的一层楼有十几户甚至20多户居民,再乘以超过20层的楼高,一旦大楼周边发现高空抛物,很难从400余户居民中锁定范围。
其二,这类小区绿化设施较好,个别居民抱着“反正扔也是扔进草丛里”的心态,认为扔一小袋垃圾并不会砸伤人。
更关键的是,持有这样危险想法的人并非少数。有居委干部无奈地说,即便碰巧有居民看到邻居高空抛物,居委会上门了解情况,肇事者也会反问“有证据吗?”也有高空抛物者狡辩:“东西我放在窗台,风太大被吹下去的。”
遇到此类情况,居委会一开始采取的大多是宣传劝阻。小区保洁在清理现场残留物后,居委会在相关楼道内外张贴告示,告示上一般会影印抛物现场的照片以警示,告诫居民高空抛物对楼下行人、车辆和底层住户财产的危险性。
这样“温和”的宣传并不见效。不少居民区会着手展开第二步,即加装探头。然而,这里又涉及两个关键问题——施工成本与居民隐私。
朝天探头最管用
一高层小区的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对查找高层住宅高空抛物的源头来说,在小区内加装朝向天空的探头最理想。假设要在一幢30层的居民楼周围,获取能覆盖到顶楼的监控范围和相应的清晰度,大楼外需安装约30个摄像头,安装与后续维护成本至少超过20万元。
“想要安装的居民肯定希望政府多出钱,还有居民并不想装,觉得哪怕拍不到家里隐私,有摄像头朝着居民楼还是很别扭。”也有居委会和居民提出共同的疑虑:是否要为了找出个别行为不端的居民,而在整个小区增加探头,这对其他遵纪守法的居民是否有所不公?
因此,到了整治高空抛物的第三阶段,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就必须拧成一股绳,要让居民自治和共治起作用。
徐汇区田林街道的高层小区钦州花苑,由于不少住户当年都是从外区动迁而来,几十年的老邻居有着默契和信任,居委会便从中选出一批楼组长作为自治骨干。
近年来,小区前后组织过三次针对高空抛物的大型宣传,由楼组长“带”居委干部上门,向居民宣传讲文明、勿抛物的重要性,讲述高空抛物的危害。“万一你的家人正好经过,哪怕运气好没被砸到,被吓到了也划不来,是不是?”
阿姨妈妈们掏心掏肺的讲述,常常能获取大批居民的“同理心”。但还有一部分群体是自治过程中居委会需逐个击破的。徐汇某高层小区的居委会书记说,垃圾分类开始后,小区曾出现过一次空中“飘”物——一个装着废弃餐巾纸和零食包装袋的塑料垃圾袋,由于重量较轻,在不少居民的注视下缓缓“降落”到绿化带。
“问题是,最初大家并未看到这个垃圾袋是从哪个窗户飘出来的。”困扰这个高层小区的高空抛物治理难,是租户流动性大。记者了解到,目前房屋中介在租赁合同中一般不会写明禁止高空抛物,更没有标明相关法规对高空抛物的惩戒措施。于是,一些租户抱着“反正住几个月就走”的心态,偶尔抛下一些自认为重量较轻的生活垃圾,烟头、水果皮、餐巾纸是最常见的抛弃物。
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将“技防”与“人防”结合得更精准,易于被所有居民接受,仍需持续探索。
(原标题:《查不到、管不了、易反弹,这种“病”真的治不好吗?》)
新闻推荐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钦州市七十二泾海域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景观(7月20日摄)。▲村民在蚝排上提取蚝柱收获大蚝(7月20日摄)。...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