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忘记忆中的钦州老街官锡金

钦州日报 2019-04-17 10:03 大字

有的人因为一个人而热爱一座城市;

有的人因为喜欢那里的风景而停留;

有的人因为一个名字而驻足......

周末闲暇,带着对钦州旧城老街巷的一些印记,我骑上单车去探访钦州老街巷。边骑边访,边访边拍,记忆中的旧城老街老巷在脑海里如玩拼图游戏,渐渐的,一个个熟悉的街名和一段段残存的记忆被我用骑行路线如珍珠般连缀成串,一幅美丽的钦州旧城画卷竟如此清晰起来。

有的人因为一个人而热爱一座城市;

有的人因为喜欢那里的风景而停留;

有的人因为一个名字而驻足……

那么你是因为什么而一直留恋着钦州呢?

以前我不懂得,只觉得在钦州读书,留在钦州工作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还曾想过长大后离开钦州,因为它只是一个小城。没有大城市的繁华热闹,没有大城市的交通便利,没有大城市的那种骄傲自豪感,没有大城市的……在心底它始终只是一个小城。

而如今,我已长大,有了自己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却依然生活在钦州。我也曾出去过,也算见过一些大城市的高楼林立、雄伟壮观,也曾见识过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但是我更喜欢现在钦州的生活。一切只因为我爱上钦州这个滨海小城了。只一个理由就足以让我爱上它——钦州,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城市。

人民路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是我从贵台中心校考上钦州二中读初一时,爸爸领着我去探望居住在那里的伯母、堂姐而认识的。从那年起,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我都会来回穿梭在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人民路、民生路的街头、小巷。当年,因为缺钱断饭,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从河堤穿过一马路、人民路走路去伯母或堂姐家里,或蹭饭,或借钱。记忆中,老街巷人来人往,商贩叫卖,熙熙攘攘,临街两边都是店铺。有卖衣服的,有卖簸箕的,有卖农具的,有卖美食小吃的,还有缝衣裤的……那时不知道所走过的街道已有上千年历史,不知道街道两旁的特色骑楼和居民建筑跟我们平时住的有什么不一样。

高中时,升读于钦州二中,于是有了更多的机会逛老街。但是那时的老街也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原本作为市区商业中心的人民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中山路变得静悄悄许多了……但是高二时与同学到过老街的次数却最多,学习累了、烦了,我们就喜欢跑到老街瞎逛。逛累了,总少不了美食,一马路街口的绿豆沙、八宝粥、芝麻糊,二马路口的绿豆粽、煎饼、馄饨,中山公园门前的臭豆腐、炒田螺、烧烤……多年以来,唇齿留香,美味留痕。满满的都是幸福感,学习的压力和疲惫在那时早已烟消云散。

再后来去了外地读大学,偶尔难得回来几次也没有太多机会去逛老街,一直到如今在钦州工作、生活。因为工作需要,今年要开展“加快钦州老城区改造升级”专题调研,老街便成了我首选的目的地。带着不一样的心情和目的,真正第一次认真逛逛老街、翻阅老街。

老街一至五马路是钦州现存的最古老的街道,过去是钦州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老街道大部分建于十九世纪,由于当时南洋文化的传播和西方列强的入侵,老街道的房子多为各具风格的骑楼建筑,层高多为2-3层,贯通成排。巷子套着巷子,巷子挨着巷子,巷名绕着巷名,绕来绕去,看上去几乎没什么区别。我站在两边的旧式老房子旁。抬头望见那青砖瓦片的墙壁,斑驳的砖墙,铁栏绿窗,青石板并不平整,绿藓依偎着墙角,但这是许多老人记忆中最熟悉温暖的颜色。安静的午后,在中山路的门前一老人躺在睡椅上,手里拿着葵扇一摇一摇,不知不觉便进入梦乡……梦回清末民初,国泰民安,徜徉在古色古香的骑楼街上。酒楼、戏院、打铁铺,还有沿街叫卖的小食摊……满街叫卖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一条条巷子,一户户人家,祖祖辈辈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一条弯如曲尺的小巷。小巷起于鱼寮东街南侧,止于中山路西侧,这条街长305米,宽2.5米,始建于清代,正名宜兴街,俗名“烟斗巷”。这是一条有故事有历史的小巷。据说,清代咸丰年间,钦州有个制陶人胡老六,泥土制出的烟斗光洁如玉,手感细腻。他将自己制陶方法告诉同行们,后来人们又试着制作墨蚬、笔筒、香炉、花盆等。据记载,到了清代同治年间,黄广益、符国音、曾芳声、周泉声、姜湘纪、章秀声等人加入,从事坭兴制陶的人家日渐多了,有二十几家之多,大家都聚居一处,设立坭兴陶生产作坊,开设坭兴陶销售店铺,形成了一条专门生产坭兴陶的街巷。巷里的制陶人家,父业子承,代代相传。同行们纷纷仿制烟斗,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当时的宜兴巷从头到尾摆满了烟斗,宜兴巷因此被民间俗称为“烟斗巷”。那天,在一些街巷里,我发现,有几家临街店铺,借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正装修改造成古玩店、玉器店、坭兴陶店、寄卖行、老人娱乐室、美食店……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旧城老街老巷将是另一番景象。

老街巷,承载着多少人的儿时记忆,甚至有些人在那里出生、长大,在那里离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式楼房拔地而起,旧式老房在这些高耸的水泥砖头堆砌的楼房中显得格外显眼。老街巷,让我流连忘返,每次去都能有新的感触、都会有新的发现,脑海里浮现的当时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晰。

如果可以,我想还原一个繁荣兴盛的钦州旧城老街!

除了惋惜,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去表达当天我对老街的感觉。

依稀能见到旧时的模样……经历了几个时代的老街,它就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老街巷散发出来的气息,就是一个城市的灵与魂,不管这个城市如何日新月异,只要魂还在,它依然是有深度和厚度的。

新闻推荐

钦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增设窗口整合力量提升效能

本报讯(记者梁生)4月11日,记者实地走访钦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发现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态度连声称...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