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不能只考虑车不考虑人
江夏
■修路总归是为了人而修的,只考虑车不考虑人的思维方式不符合现代文明要求
汽车时代,大家发现再宽的城市道路也免不了挨堵的“厄运”,然而就在这种“虽宽犹堵”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似乎没有一天不在修路,今天封这里几天,明天封那边几个月,总而言之只要你出门就有机会碰到修路的围栏和不出意料的堵。
总是在修路,暴露了城市道路规划的缺陷。在广大市民眼里,冷不丁每天必经之路又拦起来了,平时也没法发现那段路有什么大问题,说挖就挖、说封路就封路,已经分不清路到底是为车而修还是为人而修。笔者多年前曾经跟随采访一次修路的工程进度,当时那段路是很多车辆进入钦州的必经之路,因修路封闭了一半的车道,行车相当困难,虽然有绕行方案但是有些目的地如果绕行会增加一两倍的路程,问起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对方却只答:“没办法,只能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城市建设很多时候确实需要市民们理解,甚至“共克时艰”,一次两次、时间不长确实可以理解,但是长年累月不消停,有些地段反反复复地“修”,你挖完后我来挖,修路面的封主干道,修水管、排电线、接网线的等等拦辅道,这些“时艰”最让人头痛的还不是时间长短,而是突如其来和没完没了,反复消磨市民的理解和耐心,影响日常生活。
其实修路是国内很多城市道路管理的“顽疾”,尤其是正处发展上升期的中小城市,问题尤为突出。为此我们钦州其实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去年8月1日就正式施行《钦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挖掘修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钦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的挖掘、修复活动,以“谁挖掘、谁负责修复”为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施工方和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按要求开展维修建设和监督监管工作,也提到将对一些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罚款。相信主管部门为减少乃至消除在市内乱挖乱建的现象做了很多工作,不过从市民的角度看,办法实施以来钦州还是每天不是“修路”就是在准备“修路”的途中,对于路面通行的满意度提升不大。
当然,市内一些路确实该修,像如今封闭施工的北环西路—钦州湾大道十字路口到钦州北站那段路,一直以来群众意见很大,修它是众望所归,相信为了以后更好的通行质量,大家也愿意“共克时艰”,但大家更希望的是这种“艰”克服一次就够了,这是对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监管部门职责所在。
该修的路要修,而且必须用智用心用力地修好,如果出现还没用多久又开挖的情况,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影响市民生活,还让人产生是否存在过度施工套取工程款项的质疑,最严重的是影响我们宜居城市的名片。
修路总归是为了人而修的,只考虑车不考虑人的思维方式不符合现代文明要求,一座宜居城市不能要求市民一遇市内修路就要自想办法“攻坚克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应该做到无论哪段路出了问题,都能通过别的方法基本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比起“先斩后奏”,市民更需要提前到位、解释合理、时限明确的封路通知以及可供选择且便捷的其他出行方案,这对城市路面施工方和城市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生)4月11日,记者实地走访钦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发现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群众对他们的工作态度连声称...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