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节节攀升 日子年年有余 钦州市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跨越式增长

钦州日报 2018-11-01 10:03 大字

本报记者 尹莉莉

张晓冬制图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奋斗,钦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凭票取粮到手机移动支付,从步行出门到各种交通工具应有尽有……改革开放40年,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变,人均收入的变化就是一个鲜活的见证。

40年来,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17年,钦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2元增至31415元,年均增速达到12%。“7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38元。还记得结婚的时候买不起‘三大件’,还是向亲戚朋友借的钱,攒了好久才还上。”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对当时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住楼房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回忆起40年前,老大爷黄文祥感慨万千,“当时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家老小,日子很艰难,一套中山装穿了7年也不舍得换。”

黄文祥是钦州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工人,今年71岁。“80年代工资提了,涨到了100多元。”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一直往上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后来我们攒钱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实现了住房梦。现在退休工资有2000多元,孩子也有工作,不用操心,每年还能攒下不少钱。”黄文祥笑着说。

改革开放40年,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飞跃,农村居民同样享受到了发展的硕果。

变化的数字就是最有力的见证。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元,2000年2092元,2017年11801元,2017年是1978年的一百多倍,居民劳动获得感持续增强。

40年前,“一年做到头,两个空拳头”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当时,钦北区大直镇那他村的张兴龙还拿着锄头在田地里忙碌。“我还记得1978年的收入是136块。那时候收入主要是种植水稻,养些猪和鸡,从早干到晚,一年到头收成也只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如今63岁的张兴龙,对改革开放之初那段艰辛的岁月记忆犹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张兴龙和亲戚一起开始搞养殖,从养几十只鸡开始一步步发展,到1988年,他的收入翻了十几倍。“现在建了个养鸡场,养了几千只鸡,每年纯收入大约有四五万元,家里也盖起了新楼房。”张兴龙高兴地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农民增收致富、生活富足的愿望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必将书写出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利剑出鞘守护碧海蓝天 市环保局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纪实

查封环境违法企业设备本报记者陆燕通讯员钟雨夏一直以来,钦州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