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柱冯子材》叶丽梅

钦州日报 2018-08-17 09:52 大字

《国柱冯子材》是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作者是钦州作协主席、全国知名作家谢凤芹。

这本书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堪称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活教材。什么是理想,现代青少年应该追求什么?《国柱冯子材》一书中冯子材高尚的人格魅力给了现代青少年一个准确的答案。

童年的冯子材机智勇敢,不畏强暴,4岁便随父亲上船帮忙看船并开始步入社会,6岁与上船偷盐的强盗斗智斗勇,成功保护船上的盐产。他少年时期就有一种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精神。冯子材(小名黑四)由于家道中落,父母双亡,“朝无隔夜饭,晚无隔夜粮”,祖母黎氏的哥哥嫂子意欲收养过继黑四到自己家作为长孙,但冯子材以十来岁的气魄坚决地回绝了太舅爷太舅母。后来,祖母死了,赖以遮风挡雨的糊篱屋也被洪水冲崩了,只好借助男庵庙栖身。正好,太舅爷又重提收养之事,但他没有向逆境低头,而是顽强地靠双手养活自己,还投师学艺。青年时期,冯子材已表现出非凡的号召力和强烈的正义感,他成立“十友社”,帮助有困难的穷人办实事,带着社员赶跑了欺行霸市的假艺人,深得民心。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33岁的冯子材踏入军营,从此成为一位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英雄。他在战场上驰骋几十年,戎马一生,叱咤风云,内外杀敌,所向披靡。尤其是抗击法军,他以国任为己任,带领将士,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他的功绩,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是一根顶天立地的国之柱石。

《国柱冯子材》一书语言艺术手法多样。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雕琢下了很大功夫。冯子材童年阶段,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显得特别细腻,笔触低调,字字句句渗透着血和泪,读起来让人心酸,把主人公冯子材悲惨的生活,曲折的命运表达得十分打动读者。而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片断又写得那样轰轰烈烈,场面烽烟滚滚,情节扣人心弦,激烈的战斗镜头仿佛就在眼前。与法军打仗的场景这样描述:“漫山遍野都是喊杀声,法寇想不到一下子从地上冒出如此多的清军,愣神间,被清兵冲散了队伍。清军人多势众,青光刀又方便近身战斗,洋枪一下了失去了威力,被清兵像赶鸭子一样驱赶下山。”有时严肃中又不失幽默搞笑:“冯子材让哨兵带人进来,一看,是化了妆的蒙大,蒙大穿了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肚子塞了一大捆草,装成怀孕妇女来见冯子材。”读罢让人忍俊不禁。描写尼格里打败仗的片断:“侵入越南以来,尼格里经历战争无数,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恐惧,现在看着杀红眼的清兵,看着不断涌现出长墙的敌人,他开始两腿发抖,身边的法军已经没有几个,再不逃跑,自己命就保不住,他推开一个正想跨上战马逃跑的法军,恐惧地跨上战马,拼命抽了几鞭马屁股,望着文渊狂奔。”活泼生动的语言读起来大快人心。

整本书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近了,更近了,一个骑兵进了冯相成埋伏的位置,冯相成跃出埋伏点,双腿上提,两手一举,已经跃上了敌人的马背,敌人还来不及反应,青光刀一闪,非洲兵的头颅已经血淋淋地滚到地上。马受了惊,长啸一声,惊恐地到处乱窜。”“提”“举”“跃”等一串动词生动逼真地呈现出冯相成偷袭敌人的传神动作,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透过这本书,我们还看到作者的求真务实精神和现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担当。作者尽管在写作上运用了不少的文学艺术手法,但故事却是真实的。作者查阅借鉴了许多文字资料,本书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就有十二种诸多,为写这本书可谓呕心沥血。

冯子材的故事在钦州流传甚广,而像《国柱冯子材》这样版本完整,富有艺术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作品实属难得的佳作。

新闻推荐

子材街道:夏日送清凉 温暖队员心

钦北讯8月10日,钦北区子材街道组队先后到辖区白水塘社区、北营社区、沙坡社区和永福社区等4个社区,共同为街道选派在社区一...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