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钦州 温暖前行 2018年的健康钦州给市民满满安全感

钦州日报 2019-01-03 11:51 大字

用青春为无偿献血代言

本报记者 李凤仙

健康是一切之本。

回望2018年健康钦州的建设,一个又一个暖心的故事感动着我们。年初,三位医护人员先后启程,远赴非洲,带去来自中国的健康力量;国庆期间,市内首次开启从空中到地面的生命救援通道,成功将一重症患者安全护送至南宁就医;年末,一“95”后小伙子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于挽救一患有地中海贫血的12岁女孩,让生命的希望不落空……在钦州,守护生命的臂弯厚实且安稳,满满的安全感。

健康扶贫 拨开荆棘见阳光

生命总在失望时带来希望。

距离钦州市区50多公里的贵台镇大路村,一桶热水引发的意外,给一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

2017年3月,不到3岁的庞毅元,意外掉进滚烫的热水中,全身70%的皮肤被烫伤。2个月的治疗时间,总花费4万多元,但孩子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疤痕留在身上,也印在了心里,他时常夜里惊醒哭闹,害怕医生也害怕水。

据悉,庞毅元的曾祖父是市二医院贫困帮扶对象,仅靠低保及老人补贴为收入来源,已于2016年过世,庞毅元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里一切饮食起居均由奶奶照顾,家中还有一年近八旬的曾祖母。

悲痛与无奈一直笼罩着这个家庭。一筹莫展之际,时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蒋红为此事不停奔波,后盾单位市二医院伸出援手,希望之光才不断显现。“孩子的躯干、下肢等部位烧伤的疤痕已形成,若不及时手术,便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市二医院专家团队专程前往大路村看望孩子的伤情,并对病情作评估。

2018年2月27日,该院将孩子接到院内治疗,3月2日,为孩子实施手术,3月27日,主管医师将固定在孩子左膝上的石膏拆下,并告知手术很成功。

据悉,孩子在市二医院治疗的这一月里,手术、检查、药物等医疗费用总计近2万元,医保报销6000多元,其他费用均由该院承担。此外,孩子的床位费,孩子及其陪护家属的伙食费,也均给予减免。

这是钦州市健康扶贫领域中一个生动的例子。

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健康扶贫将起到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据统计,钦州市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止生病”的主旨,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市享受综合医保政策贫困人口17.42万人,基本医保、医保二次报销、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兜底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实现“五位一体”一站式结算服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79.3%,贫困人口门诊29种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达75%,这为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健康后盾。

空中救援 为生命争分夺秒

一次生命接力,感动一座城市。

2018年10月3日,正值国庆假期,在急需抢救的生命面前,罕见的空中生命接力第一次出现在钦州的城市上空,善良的钦州人用行动开辟了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汇聚成这个国庆黄金周最美的风景。

故事的主人公叫谢志勇,66岁,因重症肺炎引发呼吸衰竭,由灵山县的医院转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的生命征趋于平稳,但是氧合指数小于正常值,仍属于重度呼吸衰竭状态。

10月2日,患者家属提出转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要求。但由于患者的氧合差,对呼吸机的要求非常高,加上正值国庆假期,陆运转院的风险很大。于是,家属拨打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热线,请求了“空中救援”。

10月3日上午11时10分,一架从南宁飞来的橘红色直升机紧急降落钦州梦园广场,一条从地面到空中的生命救援通道打开。10余辆警车出动、上百人参与、多部门应急联动,从病房到救护车、从救护车上飞机、从飞机下到救护车,最后成功入院,环环相扣、步步危险,却平安有序,一场宛若影视剧般的“空中救援”真实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据了解,在转院过程中,从救援直升机飞抵降落点、机上医护人员赶往医院、最终再接病患返回直升机。全程来回大约10公里,14个红绿灯路口,仅用了16分钟就安全抵达。

一场“空中医疗救援”,守护的不仅仅是生命,更折射出了钦州这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所深含的温情与大爱。

患者家属谢婷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在媒体镜头前向参与这次救援的人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10月26日,谢志勇康复出院,12月23日,他手持“危难之际显大爱人民保险为人民”字样的锦旗来到人保财险钦州市分公司,表示感谢与感激。

榜样力量 点点滴滴热血浓

一滴一滴鲜血闪烁着生命的希望,一点一点力量汇聚成钦州的温暖。

2018年11月27日,这一天,1996年出生的廖超杰完成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也成为钦州市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90”后,他的血液用于挽救一个患有地中海贫血的12岁女孩。

造血干细胞是一颗生命的种子,通过它的移植可以重建患者正常、健康的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治疗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恶性疾病。

这一天,廖超杰凌晨5点起床打最后一剂动员剂,8点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4个小时的时间,他需要一直躺在床上。当天,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72毫升,成为全国第7831例、广西第284例、钦州第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用这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换取另一个人的生命。

问起为何会同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一个朴实的钦州小伙子告诉记者,生命面前,没有不救的理由。

201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20周年。这20年来,钦州市共有304665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献全血301582人次,献机采血小板3083人次,向临床供应的血液品种也由刚开始的全血单一品种,发展到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等十几个品种,基本满足了全市的临床用血需求。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镌刻着钦州大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予人前进的希望与力量。这20年来,全市共有1586人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金奖147人次,银奖331人次,铜奖1108人次。

翟才彦是2012年~2013年度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获得者,自2003年起,先后34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1万毫升,志愿服务时间超600小时……2018年8月21日,罹患癌症的翟才彦离开了,他把身上唯一能捐献的眼角膜,捐给了世人,奉献了最后一片光明。钦州市第一批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钦州市捐献机采成分血小板第一人、钦州市第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这多个“第一”的拥有者叫梁琳,多年来,他献血的脚步从未停止,无私奉献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他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今天,无偿献血已经成为钦州人的一种自觉行动,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他或她,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撸起袖子,于无声处无私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便是榜样,让我们体会到最质朴的善行义举,也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品德积淀。

2018年1月至8月,全市无偿献血共18772人次,献血总量630.29万毫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9%和7.0%。

新闻推荐

漂塘村:小山村蜕变全国文明村

①新建成已投入使用的村新议事厅本报记者周顺彬摄②漂塘村旧议事厅本报记者周顺彬摄人多地少,是灵山县新圩镇漂塘村的特点...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