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找好买家 再动土播种沙坪镇龙门村“点对点”联结保障10万公斤蔬菜产销合一

钦州日报 2018-12-20 10:43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顺彬

1963年出生的莫智源变了,决定在田未翻土时就为村里的蔬菜找好买家。11月15日,记者在灵山县沙坪镇龙门村,听到群众这番议论道。

2012年入党,2017年当村支书,莫智源现在身份是老党员、新支书。“年龄老,但观念不能守旧。”在党支部大会上,上至87岁,下到20岁,龙门村的57名党员似乎又嗅到了新鲜的空气。

村中2000亩水田,同一品种水稻不能种超过两年,要学会换种;单位面积种田收益率低,通过流转,转租责任田,既消灭撂荒现象,每亩还能年收入近200元。这是莫智源上任后烧的“两把火”。

“没有品牌,走不远,蔬菜卖不动;没有订单,丰产不丰收。”沙坪镇党委书记何宗东概括了当前镇上众多村子的发展窘境。

在田块未破土时就为预产蔬菜找到买家,即使没有确定100%的买家,也要有销售的具体大卖场。莫智源找到了同村的莫树铭,让他来为民“试水”。

在贵阳,莫树铭找到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采购部,经过对比,对方看中沙坪产的3号线椒,决定以此作为合作试验田。

今年8月份,合同签下,保价每公斤2.2元,若市场价高于此价,以市场价论,初定合同量10万公斤。“动土,叫师傅耙得平整些,泥打得细些,好起垄。”9月份,龙门村旗下的桂正园种养专业合作社请来的农机下田破土,距合同签订时间不足一个月。“不错,有人买了才下种。”群众看到莫氏兄弟的举动,纷纷表示看好。

那没有具体卖家的蔬菜又怎么办?种该怎么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是莫智源的座右铭。

20亩冬瓜种植基地已敲定,但往年丰产不丰收的伤痛仍让村民旁观。“支书,找好了,预订三辆车,每辆能运两吨半。”莫树铭是位跑市场的老手,找到一家名为广西世和物流公司的企业作为运输合作方。

25000公斤冬瓜,无一坏在地里,全部运到南宁五里亭市场批发,收入12万元。“没赚到多少钱,平本生意。”莫树铭有些叹息,但却收获了村里蔬菜与批发商“点对点”联结的经验,不再担忧从前仅仅依靠中间收购商的单一销售模式。

今年11月,龙门村的蔬菜在南宁五里亭市场有了一间75平方米的销售档口,为下一步打造龙门生态蔬菜品牌向前迈进一大步。“要向群众和党员传递一种理念,驻村工作队传教的新知识,要自己学会消化,这样才会有大的作为。”莫智源说,村中还有好多产业等待发展,要想走得远,村干部和经济能人就得做品牌、做文化,才能激发更多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

新闻推荐

灵山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1824处工程有了主体责任人

本报讯(记者陆铭通讯员罗泽文)近年来,灵山县立足本地实际,持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小型水利工程...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