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娶媳妇

钦州日报 2018-11-06 10:09 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鹏钧)近日,灵山县太平镇那马村委一户人家的家里,烟花璀璨,鞭炮齐鸣,八音齐奏,迎来四方宾朋,村里处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原来是脱贫户黄秋成为其小儿子举办婚宴。

黄秋成原是一名建筑工人,更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次意外事故,他不幸落下残疾,在医治过程中不但把家里的积蓄掏空,还欠下不少债务,家里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后,黄秋成一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原钦州日报社(现钦州新闻传媒中心)派驻到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苏睿,在经过仔细走访了解各贫困户具体情况后,针对不同贫困户和不同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黄秋成家的脱贫计划就是通过发展养殖业和转移就业实现脱贫。“2016年鼓励黄秋成和其他十几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黄秋成户获得5000元的奖补资金。”苏睿告诉记者,同时鼓励其儿子到南宁就业,从事建筑工作,在2016年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脱了贫,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黄秋成在2017年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获得了5万元的产业奖补资金,实现产业和奖补双丰收,一家人对生活更是充满信心。“今天我还到黄秋成家里走访,他两个儿子正在家里安装水管。”10月31日,现任那马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钦告诉记者,多年来,黄秋成家里一直都是用手摇泵,靠人力把水从水井摇上来,用水很不方便。现在把水管直接到家里,通过自动抽水机,打开水龙头,井水就“哗哗”地流出来。

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后,那马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3户,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和转移就业,2016年24户成功脱贫,那马村也顺利完成整村脱贫摘帽。“预计今年脱贫5户。”黄钦告诉记者,目前这5户预脱贫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和转移就业发展得都很不错。如黄成厚户当时因学致贫,在2017年通过危房改造建起新房,三个孩子均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释放家中的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现在一家4口人均在外务工,今年预计实现脱贫。

新闻推荐

少女瘫痪在床18年 暖心民警上门服务解忧

本报讯今年10月初,灵山县公安局武利派出所户籍民警小方在工作中了解到,武利镇长岗村委的小玉(化名)因病瘫痪在床多年,因为各种...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