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东:荔枝深加工的“厨娘”

钦州日报 2018-11-05 10:21 大字

(上接01版)组成运亨酒业公司研发主体力量的前身。

父子同心,黄土变金。在1997年至1999年承包期间,灵山酒厂原有的“春酒”“蛇珍酒”“四季香”“三泉米酒”在民营企业灵活的经营下,重新摆上了市内城乡的批发部和代销店。同时,42度的“四季香”还远销北京,而“糯米甜酒”还被喻为“钦州的娃哈哈”。

“不仅我和哥哥前来帮助父亲,连许多堂兄弟也在企业的发展中找到了位置。”王海东说,做民营企业,也为亲戚朋友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个人努力和国家改革政策的无缝衔接,激活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承包两年后,这家老厂竟然实现了年上税500万元的好成绩。

老板竟然亲自试喝3斤酒

“那时发现在众多追求者中,就他是个实干的有为青年,不像其他的年轻人有点钱就找不着北,反而是加倍的勤奋,心里就默默地喜欢上了。”1999年,王海东认识了正在灵山县人民医院实习的妻子钟春灵。

“自己敢喝,并且没有副作用,才能进行试产。”2000年,正当营销传统米酒和泡酒风生水起时,王海东开始试制荔枝酒,而“小白鼠”竟然是自己。

结婚后,钟春灵帮助丈夫养胃、解酒,也帮丈夫一次次从失败的困境中走出来。

“我不怕呀,自己爱人就是学医的,她会让我注意别伤着身体,也会帮我调理恢复。”王海东说,一路走来,特感谢护士专业的妻子。

作为全国六个荔枝产区之一,广西在岭南颇有影响力,而灵山也因荔枝味美而有“中国荔枝之乡”的美誉。但面对市场的大、小年波动,乡亲们的收入忽高忽低,荔枝坏在树上无人收的局面不时出现。

“能不能走果酒的路,让荔枝身价倍增?”说来容易,但去哪找酒曲呢?

一种配方,两种组合,三种温度……试验过多种配方,酿出来的酒仍旧苦、涩,果味过于浓厚……2014年8月,由于酒曲质量把握不好,100多万元的荔枝原汁只能倒掉。

王海东说,灵山的荔枝文化非常久远,最远可以追溯到唐朝,“做不好果酒,似乎对不住家乡漫山遍野的荔枝林。”

“放心去做吧,结果如何,我都和你在一起。”钟春灵说,在家里家外,她始终给丈夫予最大的信任。而作为回报,如今的运亨酒业她就是最大的股东。

“你辛苦照顾下我,我再和‘质量组’技工们尝下新蒸出来的果酒。”三斤荔枝酒下肚后的那个夜晚,钟春灵守在床头一夜。清晨,王海东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成了,头不痛!”。

打造最具灵山味的企业文化

这次成功,可以说是王海东和技术团队意外的收获:大家在失望之余把先前曾试制的数种酒曲混合放进荔枝原液中发酵,不料蒸出的酒异常地顺口。如今,经过不断的调整和精细化探索,运享酒业酒曲的接种、控温、保存等环节均达到了国际级的标准,发酵菌在他和团队的“指挥”下“顺从”地“工作”。

在1999年至2008年间,虽然看到自己的老板经营发展方向有点挑战传统,但50多名员工无一离职。

2014年,在解决了酒曲制种的问题后,王海东决定把灵山荔枝进行全方位开发:原汁制酒,果渣制成荔枝酥系列饼干,酒尾制成荔枝醋。

2015年,王海东在灵山县内收购香荔、黑叶4000多吨;2017年收购5000多吨;2018年,收购一万多吨……

酒好,还不行,还得有酒文化。

“我最欣赏的企业文化就是连企业的宣传歌曲都唯美。”王海东说,自己也想做具有灵山味道的企业文化,让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用千年古荔为原料制成的酒,用七、八百年荔树之果制成的酒,和用几十年、几年的荔枝树果实酿的酒,价格都不一样。”从年份、背景、包装,到口感,王海东向荔枝果酒转型的路上,思维越来越清晰。

如今,运亨酒业每年可向市场供应荔枝酒超2000吨,其中“荔枝白兰地”“荔枝烧”“荔枝醋”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今年1月至9月,运亨通酒业公司已实现产值1亿多元。

每每闻到荔枝酒香,王海东觉得,自己这荔枝深加工的“厨娘”当得值。

新闻推荐

货车侧翻 消防解救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农强摄影报道

灵山消防官兵在现场处置10月23日8时43分,国道209武利镇往白石水镇方向6公里处一辆拖挂大货车侧翻,有1人被困。钦州消防支队...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