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安全食品拒之门外 灵山全力净化学校食品安全环境纪实

钦州日报 2018-11-02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建城

小到食品留样不过关、食堂卫生不够整洁,大到食堂无证经营、出售过期食品……近日,灵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开展2018年秋季学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查出293个学校食堂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并对其中53个问题较大的学校予以警告、罚款和立案处理。其中,一所中学因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处以五万元的严格处罚。

为了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更好地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灵山县不遗余力地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自秋季学期开学至今,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县教育局,连续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了秋季学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并将所有问题记录下来,逐一对问题进行解决,不留下任何一个食品安全隐患。

如今,灵山县还在全市率先启动三级视频防控“千里眼”系统建设,全县已有300多家小学及托幼机构食堂已安装接入系统,单位管理者和监管人员可实时察看和掌握单位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行状态和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及时纠正从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无处遁形。

专项检查 对照整改

灵山县提供餐饮服务的学校(含托幼机构,下同)食堂共636家,其中党校1家、职业中专2家、中小学183家、幼儿园347家、午托103家。全县636家学校食堂中,持有效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共608家(其中党校1家,职业中专2家,中小学182家,幼儿园326家,午托97家),目前尚有小学无证1家,幼儿园无证21家,午托无证6家,总持证率95.6%。实行色标管理的单位食堂117家,明厨亮灶129家。

在秋季学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中,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教育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370人次,检查学校食堂636家,校园内餐饮单位和校园周边小餐饮46家,学校食堂检查覆盖率100%。检查中,执法人员逐一细致对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问题,并记录在册。最终,此次专项检查共发现293家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店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累计600余项,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共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51份,立案2起并予以处罚。记者了解到,检查中筛查出来的问题,不少涉及到食品管理制度、食堂卫生情况、食品留样管理、餐饮具清洁等。

近年来,灵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不断督促学校落实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但是由于某些学校负责人食品安全意识不高,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少数学校食品安全法律意识极为淡薄,轻视学校食堂的安全管理,甚至有个别学校存在销售过期食品、无证经营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如新城中学、那隆第二中学存在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行为,安全隐患较大,已被立案调查;石塘镇兆庄小学以及27家托幼机构食堂未办理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已过期,但仍从事食品经营活动。“但由于当前学校食堂众多,小问题错综复杂,需要花大力气去进行整改。我们监管部门也会守护在一线,全力保障师生们的食品安全。”执法人员表示。

即便受到监管部门的督促,部分学校仍然心存侥幸心理,放松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如出现食品及其相关产品储存和操作程序不规范、食堂基础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不整洁、食品加工区面积不能满足实际加工操作需求、“三防”设施老化等问题,更有甚者,部分学校商店未及时清理腐坏霉变的食品,仍然让人不敢放心。

目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将所有问题整理成册,要求学校对照进行整改,问题一日不解决,监管便一日不放松。

完善措施 科学管理

与2017年以及2018年春季学期相比,灵山县大部分学校对食品安全工作提高了认识,加强了管理,制度更为健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安全意识逐步提升。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执法人员表示,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思想认识到位,注重抓好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能够建立健全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的重要内容,明确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并组织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学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显著提高。同时,重视食品安全常规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大部分学校食品进货查验、贮存及使用方面基本能做到管理规范,设施设备运转正常,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晨检、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工作落实到位。

在监管部门的日常巡查和督促下,很多学校都完善了食堂的各种设施、设备建设,且基本符合卫生要求。有些学校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按规定要求完善厨房的各种设施、设备建设,提升食堂硬件环境,受到监管部门和家长的肯定。

为让监管真正渗透到所有学校当中,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管理水平,率先启动三级视频防控“千里眼”系统建设,全县已有300多家小学及托幼机构食堂已安装接入系统,单位管理者和监管人员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实时察看和掌握单位内部食品安全管理运行状态和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及时纠正从业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为监管部门介入执法提供事实依据。此外,部分学校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管理有效方式,探索和创新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实施远程视频监控和色标管理为重要抓手,学校食品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

强化认识 全面提升

在开展日常执法和专项检查的基础上,灵山县要求各学校全面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让全县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未来的工作中,灵山县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和管理培训,进一步扩大学校食堂“色标管理”和“远程视频监控”的覆盖率,结合“明厨亮灶”和餐饮量化分级管理,进一步推行4D高效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4D管理,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消除食品安全管理隐患。

不仅要管得好,也要查得严。灵山县还将通过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教育局的专项检查,全面排查食品隐患,并督促学校开展自查整顿工作。对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力、走过场的,将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对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立即停止供餐活动,直到排除事故隐患后,才能正常恢复供餐。“要以‘零容忍’的理念严厉查处发生在学校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保持学校食品安全严管态势,全力防范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表示。

接下来,该局还会完善社会监督,增强学生及其家长与食品药品监管和教育部门的信息沟通,公示“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食堂的监督,把不安全食品阻挡在学校大门之外,全力确保全县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医不再难“一站式”结算为健康扶贫助力

本报讯近期,灵山县人民医院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实行新的“一站式”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医报销提供了便利,让...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