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袁亮才叶丽梅 文/图

钦州日报 2018-03-21 11:29 大字

①八音队演出

②亮才亮嗓

这是一个国泰民安的年代,人人总想高歌一曲来表达内心的满足和幸福。袁亮才,广西灵山县新圩镇上塘村人,现年48岁,八音曲艺队队长,采茶团演员,他就是这样一个用歌声、戏剧和乐器表达感情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多面手民间艺人。

认识袁亮才,是从他的八音曲艺队开始的。那时婚礼仪式的大红蓬布把灵山县新圩镇八音曲艺队的队员们及他们的行当映照得一片通红,队员们正忙着吹拉弹唱,把八音乐器的作用发挥到最高境界,高亢的曲调把喜庆的气氛渲染得村头村尾“如听仙乐耳暂明”。婚礼的曲调和说词都是农村人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熟知本地方言和风俗习惯的袁亮才,把祝福的气氛渲染到淋漓尽致。随后是柔和的伴奏,袁亮才为宾客们演唱粤曲《祝婚曲》和《祝婚歌》。他娴熟的身段,动听的歌喉,充满着喜庆的歌声让场外场内每一个听众都分到了一份喜悦。

袁亮才喜欢文艺,很多文艺活动表演场合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演唱的粤曲《祖国颂》,歌声响彻乡村四野,在灵山县几十个团体和个人参赛的九月九重阳节歌舞比赛中荣获第二名。他编写的粤曲有板有眼。2017年7月“灵山县灵城镇白水柑果节”的歌舞表演中,粤语歌一曲《灵山,我美丽的故乡》,赢得了阵阵掌声。“荔乡果乡灵山系我家乡,山山水水我为你歌唱,脆甜荔枝令你神往,仲有片片柑橘果,年年销路广,那荔红满山坡柑橘一田田,好春光好地方,十九大精神春风万里花盛放……”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表演者就是袁亮才。他还编写过采茶剧本,编写的讥讽嫌贫爱富陋习的《选女婿》、破除迷信掌握命运的《乞儿与状元》等具有现代正能量的剧本。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今吹、拉、弹、唱、编样样行的袁亮才,也曾下过苦功夫。

袁亮才18岁开始唱采茶,他对二胡、锣、鼓、钹兴趣甚浓。在采茶班人的眼里,小袁就是个“多动症”,唱戏之余,他不是拉拉二胡就是去动一动锣鼓。当时的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不管学什么乐器都比别人吃力。但由于认真钻研,悟性高,不久竟学得几分神似,师傅被他的刻苦感动,就把自己所掌握的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学唢呐的时候,因为唢呐的声音特别尖亮,吹得婉转动听是音乐,不成曲调的时候简直是噪音。初学,邻里和家人朋友都不理解,说他不务正业,天天捣鼓这个逃避劳动,还制造噪音。为了实现梦想,袁亮才只好躲在吵不到别人的地方去练习。河边,山上,田野等空旷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刮风下雨,日晒雨淋他全然不知不觉,吹得嘴巴发麻,腮帮鼓得没有了感觉,双臂抬得酸痛。为了学好唱粤曲,袁亮才跟着光碟一遍遍地清唱,练身段开唱腔。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对文艺表演的热爱,把袁亮才磨炼成一个多面手的民间艺人。

九十年代采茶戏遭遇冷门,袁亮才就在本村上塘村组建了一个唢呐班。过去很多“唢呐班”即“八音班”(也叫吹笛班),只有四五个人,乐器是唢呐、二胡、锣、鼓、钹,俗称“武场”。那些乐曲一度让年轻人分不清楚是喜调还是哀乐而遭拒。但自古以来,八音就是灵山这一方水土的人民迎接宾客,助兴添喜的方式,为了传承八音,多才多艺的老百姓又在武场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场”,增添了由扬琴、二胡等伴奏,人声清唱粤曲祝贺歌,例如《祝婚曲》等。袁亮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他的“灵山县新圩镇喜临门八音曲艺队”。他增加了新的乐器,其中包括扬琴、中阮、高胡、低胡、边座、高档击乐板等,并且每样都力求精通,还给队员们购置了喜庆的服饰,整个团队增加到15个人。随着声名远播,邀请他们表演的人越来越多,“灵山县新圩镇喜临门八音曲艺队”走村屯,进百家,把祝福送了一场又一场!

当知道笔者要写他时,他说自己是一个农村人没什么好写的。其实,能博得大众的喜欢,让社会风气得到净化,使人思想积极向上的东西都是值得推崇的。

新闻推荐

让“软实力”转化为竞争力——灵山县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服务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周丽虹对一个地区来说,政务服务就是“软环境"。“软环境"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关系经济发展。2017年,灵山县紧扣群众和企业所需所求、所思所盼,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政...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