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广西日报 2016-04-22 21:35 大字

本报灵山讯 (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梁海容)4月19日中午,灵山县文利镇寄宿制小学302宿舍内,六年级学生何岚正在整理床上的被子。

何岚以前是文利镇升平村小学的学生,父母一直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她和爷爷一起生活。去年秋季学期,上六年级的何岚来到镇上的寄宿制学校就读。

“开学前几天,老师会到宿舍教导我们如何洗衣服、叠棉被等一些生活技能,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自觉整理内务,学会独立生活。”何岚说,她周一至周五寄宿在学校,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她不再孤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实行寄宿制小学是灵山县打造公平教育的一项举措,从2008年始,该县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618.6万元,在7个镇设立7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覆盖了40%的乡镇,寄宿制小学已成为当地农村小学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目前,该县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4520人。

在文利镇寄宿制小学,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不时传出孩子们琅琅读书声;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教学白板;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电子备课室等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

文利镇寄宿制小学校长苏学平介绍,寄宿制小学的建成,解决了该镇周边15个村100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还安置周围村小学600多位六年级学生在此寄宿就读。

“寄宿制小学的教师都是从本镇各小学抽调的优秀教师,综合素质高。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所有课程,加上教师用多媒体授课,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苏学平认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到乡镇中心小学就读,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实施寄宿制小学带来的好处,灵山县教育局局长黄庆成认为,这种办学形式有利于缓解农村孩子上学难,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寄宿制学校较好地解决了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新家”,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弥补了农村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陷。

文利镇寄宿制小学教师张美清班上共有45个学生,其中半数以上是留守儿童。“以前这些孩子在村里小学念书,教学环境很差,而且放学后,很多孩子无人看管。如今孩子们在设施齐备的新校园里学习生活,解决了无人看管的问题,家长也感到安心。”张美清说。

除了为寄宿制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灵山县还积极落实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为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每学年1000元的伙食补助。仅文利镇寄宿制小学3年来就为978名学生提供补助97.8万元。

为继续优化当地办学环境,今年灵山县计划投资2.05亿元,实施教育项目86个,建设校舍面积14.2万平方米。其中,今年要完成沙坪镇寄宿小学、那隆镇寄宿制小学建设并招生办学,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均衡化发展。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