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要做世界上最大的鼓——记灵山县烟墩大鼓传承人施绍汉

北部湾晨报 2016-03-03 08:33 大字

晨报记者李鹏钧通讯员李达明

“隆……隆……隆……”鼓声宛如一声声巨雷从制作棚里穿出来,这里不是擂鼓比赛,而是烟墩大鼓传承人施绍汉在调试大鼓!制作棚里,堆满了各种工具、牛皮、钢丝绳及鼓身,约30面大鼓正在等待施绍汉安装和调试!

施绍汉,烟墩镇六加村委人,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一生钟爱大鼓的鼓师,见记者走来,便放下手中的活,与记者唠起烟墩大鼓的事儿。

比赛归来豪情高

提到2月20日举办的钦州市“宁越花园杯”2016年新春烟墩大鼓大赛,施绍汉便竖起大拇指自豪地说:“烟墩大鼓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许多市民的观看,这是广大市民对烟墩大鼓的认可,必定会鼓舞更多的年轻鼓师投入到学习大鼓艺术和传承的行列中来,这是我们鼓师非常自豪的事情!”

回到家里,施绍汉便立马投入到大鼓的保养和制作当中,“除了农忙时节,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大鼓的制作和调试中,52岁了,还像孩子一样,天天围着大鼓转,玩弄大鼓!”妻子卢强英喃喃自语地说。

慷慨传艺暖人心烟墩大鼓造型高大粗犷,古朴敦厚,声音洪亮,节奏鲜明,震撼力强,在古代,曾用来驱除野兽、降妖除魔、报告军情、鼓舞士气、祷告平安、庆祝丰收等,大鼓流传已近千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怀着对烟墩大鼓的崇敬和执着,施绍汉15岁便跟着父辈们学习选鼓、挖鼓、拉鼓、擂鼓等传统鼓艺。凭着对大鼓的崇敬和爱学习的头脑,经过多年的锤炼,施绍汉现在已经是烟墩镇乃至钦州出色的擂鼓和制鼓大师!

由于出色的鼓艺,来家中拜师学艺的人自然不少。“对来学鼓艺的人,你都把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鼓艺传授出去吗?”记者问。“既然他们有兴趣来学,我就把所有的鼓艺都传授出去。如果还有‘教好徒弟,饿死师傅\’这种观念的话,我们很多很好的民间技艺将会埋没,我们宝贵的文化艺术将得不到传承!”施绍汉激动地说。

“我们就是欣赏他的鼓艺和师德才来学习的。”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民俗专业的研究生宋明明说。“我和宋明明正月初六来学习,直到正月十三比赛结束,期间的饮食起居都在他家,施老师不仅倾囊传授鼓艺,还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我们异乡的学子备感温暖!”甘肃籍的学子陈亚青告诉记者。

人到中年志向高

由于施绍汉制作大鼓技艺精湛,来参观学习的人多,家中大鼓的销路自然宽畅,平均每年有100多面大鼓销售出去,其中广西艺术学院博物馆还预订了6面大鼓;其制作的大鼓还获得2015年钦州市优秀旅游商品工业品类二等奖;研发的“五蝠(福)临门,四脚麒麟”作为烟墩大鼓的外观形象,目前已向上级部门申请专利。

“这是宁明花山预订的30多面大鼓,正在调试中。我目前正在寻找材料制作直径2米,高度2.8米的大鼓,这个大鼓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鼓,做好后,准备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施绍汉满怀豪情地说。

千年大鼓,铸就梦想。施绍汉的世界大鼓梦将会在这里起航,亦将在这里凯旋。

编后语:鼓声响、如雷鸣,声数里、震瓦砾,鱼惊跃、山地摇。这,就是烟墩大鼓。烟墩大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分布集中,保存完好。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纯手工制作,祖传制作工艺,别具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新闻推荐

排埠江大桥建成通车

(记者王立夏)一座新桥,不仅彻底改变了大伙多年涉水耕作、绕道出行的历史,更畅通了民意、凝聚了民心。近日,由社会各界人士和村民捐资建设的灵山县那隆镇清水降村排埠江大桥建成通车。据了解,在未筹资建...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