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造血”谋长远 扶业又扶智 ——钦州市四年减贫18万人纪实

广西日报 2015-08-14 16:47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冠年

核心提示:

经过4年多的努力,钦州市在减少贫困人口、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改善贫困村屯生产生活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减少贫困人口18.2万,减贫率达49.78%,贫困发生率从10.5%减少到6%以下,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522.8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579.8元,增幅达87.6%。

A  产业扶贫,发展后劲足

8月12日,钦州市钦北区那蒙镇竹山村扶贫产业示范园里,100多亩裸花紫珠如一片绿毯,覆盖在沃野之上。紫色的花瓣星星点点,镶嵌于“绿毯”之间,绘成一幅壮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看着这片长势良好的中草药,村民陈同辉喜上眉梢。竹山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种植裸花紫珠是当地扶贫办为村民们指引的一条“致富路”。“扶贫部门为每家每户提供价值3000元的种苗,引导大伙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产业化种植裸花紫珠。再过几个月,这些草药即可采收,到时将给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陈同辉说,按目前的市场价估算,每亩产值将达7500元以上。

这是钦州市实施产业扶贫战略的一个实例。长期以来,该市的贫困村都有一个共性:传统种养业小而散,没有形成产业化经营,村民零散种养只能解决基本生活所需,土地产出效益不高,加上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导致大部分土地被闲置。

如何增强贫困村发展后劲,加快村民脱贫致富步伐?钦州市决心从打造扶贫产业示范园进行“突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从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5月,该市在钦北区大垌镇、那蒙镇三个连片贫困村米家、硃砂、竹山村创建我区第一个扶贫产业示范园。

为了加强示范园的带动作用,钦州市在积极引导、扶持贫困村农户参与产业园基地生产建设的同时,引进有实力、带动力强的农业扶贫企业加入示范园的建设,使示范园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联动发展格局。目前,示范园已引进7家扶贫龙头企业,流转土地2800亩,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了12个项目,初步树立了肉牛、中草药、有机蔬菜三大品牌。

事实上,产业扶贫是贫困农民持续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十二五”以来,钦州市共投入产业扶贫专项资金3120万元,引导29家扶贫龙头企业到贫困村以“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参与扶贫,初步在贫困村形成蔬菜、中草药、水果、肉牛、蚕桑、茶、家禽等特色产业。

B 金融扶贫,“造血”功能显

8月12日,钦北区那蒙镇硃砂村富牛牧业肉牛养殖基地内,两座宽敞的现代化育肥牛舍屹立于山谷之间,400多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肉牛安然自得地在其间咀嚼着牧草。

富牛牧业公司是钦北区引进的扶贫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肉牛养殖、牧草种植、母牛扩繁、屠宰加工和冷链配送等相关产业。在该公司的带动和帮助之下,周边农户成立了8个专业合作社,其中4个为肉牛养殖合作社、4个为牧草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6850亩,带动100多户农户走上肉牛养殖、牧草种植的致富道路。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贫困户生产和扩大发展的短板。去年8月,钦州市以富牛牧业作为试点,出台了《肉牛养殖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管理试用办法》,由钦州市扶贫办、钦北区财政局及富牛牧业公司按1∶1∶1的比例共同出资600万作为风险担保金,由钦州市农村信用联社按1∶5杠杆比例提供不低于3000万元授信额度,对参与肉牛养殖项目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资金,加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这一模式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养殖资金问题,降低了养殖风险,又增强银行放贷的信心,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钦州市扶贫办主任张炳东说,在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的担保下,目前已放出贷款110万元,发放养殖肉牛157头,另外100多农户贷款申请正在审查中。

对于这一金融扶贫创新措施带来的实惠,钦北区那蒙镇朱砂村的贫困户李尚斌深有体会。今年5月,他向银行免息贷款10万元,向富牛公司购买了20头肉牛。

“没钱可以向银行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成品由公司回收,遇到突发事件还有保险。”李尚斌说,养一头牛需要一年,除去成本,每头肉牛净赚约3000元。“按照这样的价格算,两三年我就能还完银行贷款。”

C 智力扶贫,斩“穷根”有望

8月12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李明全到灵山县扶贫办填写了“雨露计划”学历教育补助资金申请表。

李明全是灵山县佛子镇的贫困生,今年高考考上了一本分数线,并如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天,他到县扶贫办申请的是一笔教育扶贫补助金,如能通过审核,他将获得5000元的补助。

“雨露计划”学历教育补助资金是钦州市实施教育扶贫中的项目之一。去年,该市投入“雨露计划”学历教育补助的资金为360.4万元,共资助一本、二本及中、高职职业教育贫困生共1155人。

“今年的摸底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将计划补助一本、二本及中、高职职业教育贫困生共1738人。”张炳东说。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提高贫困农民劳动技能和资助贫困农民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及本科教育是钦州市智力帮扶的重要手段。4年来,该市共投入智力帮扶专项资金1308万元,培训贫困农民1.9万人,其中资助贫困学生资金723.4万元,帮助3355名贫困生完成学业,努力从穷根上断除“穷二代”的延续。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