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锦妹:知心“艾”人坚守阳光梦想

百色早报 2014-06-09 03:51 大字

在广西灵山县疾控中心,陈锦妹在咨询室里倾听咨询者的倾诉 陈锦妹(左)拉着一位艾滋病患者的手倾听她的诉说  

在吸毒者中培养线人,扎进瘾君子聚会的毒窝……在众多“80后”女孩忙着逛街购物上网追剧时,广西灵山县疾控中心的陈锦妹却成了艾滋病感染者的知心小妹。11年来,在防艾路上哭过、后悔过,但她一直在坚守,梦想着用信任为艾滋病感染者编织更多阳光。

防“艾”无间:培养瘾君子当线人

“不许动!给我500元,不然我就杀了你!”

陈锦妹正在办公室写笔记。突然,一个精神恍惚的女人手持菜刀冲进来。

突发状况吓得陈锦妹浑身发抖。持刀女人绰号“猛女”,是陈锦妹招募不到10天的线人。

原来,“猛女”毒瘾发作没有钱买毒品,就想到了来找陈锦妹。

“有事好商量,你先放下刀。”陈锦妹强作镇静,其实恐惧到了极点。忽然,她想到一件事:“你已经怀孕了,不能大吵大闹,这样对孩子不好。”

此前,“猛女”曾两次怀孕,孩子都是一生下来就夭折。谈到肚子里的孩子,“猛女”流着眼泪放下了菜刀。

“我真的没办法,因为只有你能帮我。”事后,“猛女”几次向陈锦妹道歉,但她不知道自己挥舞的菜刀,把陈锦妹吓得近乎崩溃。

像“猛女”这样的线人,是陈锦妹防艾的重要渠道。

灵山县有160多万人口,是广西人口大县,也是艾滋病防治重点县。2003年,灵山县经检测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0%通过吸毒感染。陈锦妹在吸毒者中找到可以信赖的“线人”,通过线人接触更多的吸毒者,然后与线人一起给吸毒者发放清洁针具,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此前,陈锦妹从未接触过吸毒者。她第一个线人是经禁毒民警指定安排的“二哥”。“二哥”为人豪爽,认识很多吸毒圈内的人,在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

刚开始,“二哥”并不信任陈锦妹。为了让他配合陈锦妹的工作,警方特别派一名民警随同他们到南宁参加防艾项目的培训。

陈锦妹在自己的办公室给“二哥”安排了一个办公桌,天天面对面地在一起,嘘寒问暖套近乎。

3个月后,“二哥”开始把陈锦妹当做自家妹妹,称呼也从“陈医生”变成了“阿妹”。一天上午,“二哥”将两名吸毒者带到了陈锦妹面前,是一对有5年多吸毒史的夫妻,而他们的住所就是灵山县吸毒者的聚会点。在他们的帮助下,陈锦妹走进了毒窝,结识了几十名连“二哥”都不曾知晓的吸毒者。

“没有线人的帮助,在吸毒者中防艾工作根本开展不了。”11年来,陈锦妹的线人有30多人,他们是她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成了她的好朋友。

与“艾”同行:往事令人泪崩

2010年6月一个下午,陈锦妹和同事一起到县看守所对吸毒嫌犯进行例行血检。吸毒嫌犯大多是因毒瘾发作引发抢劫、偷盗等犯罪而被捕。

陈锦妹为吸毒人员阿华抽血,他的手臂由于吸毒注射过多导致血管萎缩结块,始终找不到可以扎针的血管。

遇到类似情况,陈锦妹一般会选择扎脚抽血。针管扎入右脚,阿华感到一阵疼痛,本能地一踢脚,带着血液的针筒“唰”跳了起来,针头猛地扎进了陈锦妹的手臂。

“我感到头‘轰\’的一声,两眼直冒金星。”陈锦妹说,当时她本能地拔出针头,跑到水龙头下冲洗伤口,眼泪也哗啦啦流下……

阿华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含量相当高。陈锦妹崩溃了,号啕大哭。

她立即服用初期药物,但药物对病毒的阻断率只有80%。陈锦妹像变了一个人,头发蓬松,满脸苍白,常常一言不发独自流泪。一个月下来,她瘦了10多斤,晚上也只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服药四周后,她进行了第一次HIV血检,结果是——阴性。

一开始她还不相信,等拿到白纸黑字的化验单心里才慢慢有了底。随后几次血检,结果都呈阴性,昔日的笑容又回到陈锦妹脸上。

2003年6月,在广西灵山县疾控中心传染科工作了两年的陈锦妹偶然加入了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合作项目,给吸毒者特别是患有艾滋病的吸毒者,免费发放清洁针具并回收污染的针具。她原以为在中澳项目结束后就可以转岗,没想到,中美、自治区等各级防艾项目接踵而至。

“总有人需要做这件事,干脆接着干吧!”陈锦妹说,这次“职业暴露”更加坚定了她对防艾工作的责任心,“如果没有人在防艾战线上坚守,就会有千万个家庭要承受泪水和绝望。”

知心“艾”人:用信任编织温暖

5月19日上午,一名中年男子来到了陈锦妹设在疾控中心咨询室门口,一脸的犹豫。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陈锦妹走上前去,笑着和他打招呼。

男子迟疑着走了进来,说话结巴起来。

60%的咨询者为了缓解尴尬和紧张,都会以“第三人称”讲别人的故事的方式来咨询。所以,陈锦妹不会直接提艾滋病,而是先拉家常:“家里有几口人?最近生活怎么样?”

从紧张,到镇定,到坦白,男子逐渐敞开心扉,主动提出要接受筛查。

“每一个愿意走进咨询室的人内心都充满了矛盾和恐惧,但至少还有一丝丝直面人生的勇气。”陈锦妹说,做他们的知心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筛查并接受科学防控,是战胜艾滋病的关键。

11年来,陈锦妹先后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研究的吸毒人群干预调查和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配合中国疾控中心完成了艾滋病发现晚原因调查等专项课题。

她已经记不得自己给“艾滋病亲戚”们打过多少个嘘寒问暖的电话,超过3000次的入户家访和病情调查,足迹遍及全县18个乡镇,行程超过4万公里,几乎可以绕地球一周。

在陈锦妹的调查支撑下,灵山县于2010年出台艾滋病免费筛查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艾滋病疫情信息库,艾滋病感染率和死亡率连年下降;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率从2004年的60%以上,降到了现在10%以下。

“这意味着上千个家庭,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安全了。”陈锦妹说。

在采访中,陈锦妹多次提及“为艾滋病感染者兜底”。她说,防艾工作接触的人在社会上被当作残渣败类,遭人唾弃,他们更需要阳光,“我们的工作就要为他们兜底,做他们人生路上永不退却的支撑”。

“少一分歧视,就多一份温暖。”陈锦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艾滋病患者能生活阳光下”。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一轿车在灵山县檀圩镇撞断桥护栏坠下,致两死一重伤雨中打伞举吊瓶救援伤者

图为事故现场。 罗观保 郭想 摄今报南宁讯(记者苑长军)8月14日晚,一辆轿车途经灵山县檀圩镇时,撞倒桥梁护栏后坠桥,造成两死一伤。据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称,在他们抬出已...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