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灵山群众实现家门口“看名医”

广西日报 2013-12-09 18:04 大字

本报灵山讯 (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蒙曰添 莫萍)近日,灵山县远程医学诊断中心内,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陈凤宝一边注视着显示屏上由系统传输过来的医学影像,一边在计算机上撰写诊断意见,并不时通过视频语音系统,与远在20多公里开外的患者苏维忠交流,询问病情。

现年65岁的苏维忠是灵山县平山镇滕弼村村民,因胃痛并伴有咳嗽、颈椎、腰椎疼痛等症状,到平山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卫生院医生接诊后,立即为苏大爷拍片检查,但考虑到其年老体弱,且并发症多,卫生院医生并没有直接写诊断报告单,而是通过远程网络会诊系统,邀请县医院的医生为其进行诊治。

在会诊现场,记者看到,系统对接后,医患双方虽隔着遥远的距离,却可以“面对面”地在电脑屏幕上直接对话。而随着鼠标的移动,陈凤宝医生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平山卫生院上传的X光、CT等医学影像,还可以查阅苏维忠的诊疗记录、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资料。

经过20多分钟的诊断,医生根据苏维忠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所见,对其病情作出了胃炎、双上肺结核、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的结论,并给出治疗方案。

“相隔几十公里,竟然能接受县医院医生的诊疗服务,真是太神奇了。”远程会诊完毕,苏维忠对这种新鲜而又方便的诊疗方式感叹不已,“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让苏维忠不可想象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得益于灵山县基层医院数字化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已成为医学领域的一种趋势。今年9月底,灵山县已开通了覆盖全县医疗机构的远程会诊系统,辖区内5家县级医院与18家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这是我区惟一实现基层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全覆盖的县区。

“以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基层医院遇上病情特殊的患者,只能邀请专家到当地会诊,或将病人转诊到大医院治疗。而请专家到当地会诊的费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若是将患者转诊,舟车劳顿,增加相应的费用不说,还会延误患者的治疗。远程会诊,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该县卫生局副局长晏秋宁说,“通过该平台,医院之间可相互调阅病人的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等资料,上级医院的专家可对基层患者进行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一举多得。”

而据测算,假若苏维忠当时转诊到上级医院,交通、陪护、住宿和治疗等各项费用总和将比在当地卫生院治疗至少多出两三千元。晏秋宁介绍说,目前灵山县正着手将区域内的远程会诊系统与自治区及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进行联通,并在村级卫生室也开通这一系统,使基层患者不需要长途跋涉到大城市的医院看病,即可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治疗。如今,该县人民医院已经实现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互联互通,而各行政村卫生室则已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只待网络端口的开通。

■短评

巧用信息化 缓解看病难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而不用出远门,不用花高昂费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是边远地区老百姓梦寐以求的事。

灵山县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了城乡医疗机构的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共用共享,缓解了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提高了医疗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对于患者来说,能够及时诊断病情,享受到疑难杂症随时看“专家门诊”的待遇,同时还能避免因四处求医而浪费的大量财力、物力。灵山这一做法,正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值得推广借鉴。

新闻推荐

钦州:整改注重民生导向获“点赞”

本报钦州讯(记者/韦义华)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3个搬迁户近日办完养老保险手续,获得的政府补贴与以前完全一样,这是钦州市政府继续执行《失地失海农渔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发挥的政策效力。据记者了解...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