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容大变脸 生活大变样

广西日报 2012-09-19 18:59 大字

本报记者 邓 萍  本报通讯员 莫 萍

8月31日,灵山县平山镇平坡村委大科塘村边,挖掘机正“隆隆”地伸长手臂,把一勺一勺的泥“喂”给一辆辆农用车,“吃饱”后的农用车“突突”地奔跑在蜿蜒的乡间水泥路上……

移民王信平、王信源默默地站在一旁,依依不舍地看着自己为建设水库移民新村活动中心捐出的3分宅基地渐渐被填平。尽管这个村土地弥足珍贵,但他们却自愿捐献土地建设新村。

这是灵山县17个在建水库移民新村的一个缩影。灵山是广西十大水库移民县之一,全县有大中小型水库移民10.7万多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7.8万人。近年来,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移民泥砖房逐渐成为危房,移民住房难问题越来越突出。该县加大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力度,着力解决移民住房难问题,改善基础设施,一个个移民村相继上演“大变脸”,移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全县累计投资3763.4万元,建设水库移民新村39个,其中新建和续建26个,受益大中型水库移民2.06万人,占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的26.4%,水库移民新村人均住房面积达27.2平方米,比全区不低于18平方米的要求高出9.2平方米,走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近日,该县水库移民局局长刘正源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集体”牌匾。

建设样板村

调动积极性

走进灵东水库旁的平坡村委,坐落于钦玉公路旁的“沙尤塘水库移民新村”村牌格外醒目,告示移民的生活水平和政治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蜿蜒的水泥路两旁,花红草绿,热热闹闹地挤满了隔花带。48杆路灯像高高的卫兵在把守着1600米长的村道,把光明与安全感送到105户移民家中。别具一格的小别墅,一幢接一幢闯入视线,宽敞的公共服务中心里,几位移民正在图书室里看书,患有高血压的黄永斌像往常一样来到卫生室检测,一群小孩在篮球场里欢快地做游戏……

平坡村委是一个纯移民搬迁村,全村有移民2800多人,农田却只有270亩。勤劳的平坡人不等不靠,全村一半以上人口都在广东创业,务工收入成为全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移民人均纯收入5670元,高于全县移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居全县移民村之首。

依托这一优势,该县因势利导在平坡村沙尤塘试点建设全县第一个水库移民新村,得到了移民的大力支持。建设公共设施需要地就捐地,需要拆房就拆房,大家还踊跃投工投劳。随着一批公共设施的落成,村容村貌大变脸,移民生活大变样,沙尤塘成了全县、全市移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样板村大大调动了全县移民建设新村的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建设高潮。该县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项目数量与建设资金连年翻番。今年立秋以来,移民抓住建设新村的好时机,纷纷从广东返乡建房、装修房子,目前已完成项目工程量的70%。

择址再重建

移民变市民

新圩镇秦屋山水库移民新村位于该县十里工业园旁,十米街道旁三排整齐划一的楼房煞是气派,新村还进行了统一绿化,家家户户门前种起了名贵的花梨木。移民小黄不但到工业园里就近就业,还和叔伯3人一起把一楼租给了一家制衣厂,年收入不少于3万元。

新圩镇秦屋山村位于县城附近,工业园区建设征用了该村的土地。该县引导移民合理利用安置地统一建设新农村。经过协调组织,32户145名移民人均得到宅基地33平方米,村里还利用安置款统一规划,统一建好了三通一平基础设施。

现在,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前两个月,移民纪常绍一马当先,把刚建好的4层楼房出租了2层,年收入2.5万元。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新村还将吸引更多的个体户或企业落户,择址重建新村让移民变市民,方便就业,赚取租金,改善了生活。

筹资新模式

败落变朝气

“过去因为住房不够,我们老两口只好住在屋檐下。出嫁的3个女儿20多年没回过家。去年年底建好了新房,今年春节终于回来看我了!”文利镇升平村七一队74岁的移民邱正芳边说边拭着眼泪。这个有着16口人的大家庭,过去全挤在3间瓦房里。现在,邱正芳的3个儿子都建起了楼房,人均有住房32平方米。

60多岁的五保老人周作焕过去因为没房住,连媳妇也没讨上。这次在移民、民政部门整合资金扶持下,终于和95岁的老父亲住进了50多平方米的楼房。

升平村是灵山县最边远的山村之一,该村七一队共有移民68户262人,大部分都居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的泥砖房。半个世纪过去,整个村子尽显败落与沧桑,全村住房难问题相当严峻。

急群众之所急,优先建设危房村。该县把七一队列入了2011年新村建设项目,国家投资102万元,每户移民扶持1万元作旧房改造补助资金,让小资金发挥大作用,引导移民建设新村。该县还创新资金筹集模式,利用后扶持资金存折作抵押,每位移民可在农村信用社贷款4000元。这样,每户移民只需筹集一半资金就可以建好新房,大大减轻了资金压力。据统计,小资金共带动该村移民自筹建设资金260多万元。

现在,全村楼房建筑面积5800多平方米,比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前的面积还多一倍,人均有楼房22平方米,比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多4平方米。一年之内,这个危房村变身成了纯楼房村,让人刮目相看。

现在,30多名移民又义务上场平整路面、挖路基,为建设水泥路和公共服务中心做好准备,移民有说有笑,干劲十足。

新闻推荐

灵山突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 前8个月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增长七成多

本报灵山讯灵山县招商引资工作频传佳音:今年1-8月,全县新引进内资项目93个,合同金额89.9亿元,增长49.1%;新引进项目到位资金80.4亿元,增72.2%。同时,各个项目落地建设速度加快,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广西威...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