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妙解土地结 谱写和谐歌

广西日报 2009-11-20 23:26 大字

王廷智 邓蕾雅

21年土地纠纷一朝解,近日,盘桓在灵山县三隆镇鲁塘村委吴喜仁和吴传旺两家之间的心结解开,他们紧紧握住彼此的双手,尽释前嫌。21年来,吴喜仁和吴传旺两家因祖辈土地界址闹起纠纷,双方发生冲突,当地镇政府多次调解不成,上诉至法院。灵山县国土资源局了解情况后,细辨根源,对症下药,使长达21年的纠纷一朝化解。这就是灵山县创新土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一个缩影。

灵山县是广西第三大人口大县,147万人口,人多地少,土地纠纷多,有些甚至是20多年的土地纠纷悬案。土地纠纷就像一个个盘桓在群众心中的结,极易造成不稳定的隐患。今年以来,该县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组织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干部深入全县各镇村排查调解土地纠纷。在人手少、工作量大、调解难度大的情况下,该县创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群众消除误会、尽释前嫌,谱写了一曲曲 “和谐调解之歌”。 

灵山县把建好土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实施挂账销号制,从县、镇、村组织人员进行层层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土地矛盾纠纷,逐件按诱因、时间、地点、单位、涉及人数严重程度等要素登记建立台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土地问题实行定领导、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间和包调查、包调处、包解决的责任制要求,逐一落实解决问题时间期限。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的有力措施。近年来,该县尽量将土地矛盾掌握在发生之前,调解在扩大之前,处理在激化之前,为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构筑了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今年1-10月份,该县共受理土地纠纷122宗,调解达成协议114宗;接待群众来访129次,来信31件,对群众进行法律咨询235人次。

灵山县以转变工作作风为切入点,深入田间地头,排查土地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干部由“坐舱指挥”变为“潜水导航”,使领导干部与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零距离沟通互动”,有效化解了一批土地矛盾纠纷。今年5月9日,灵山县檀圩镇塘坡村委会二队李秉富与李载尚因建房再起纠纷,李秉富动工建房时被李载尚聚集一群人阻止施工并动手拆除所建的楼房墙,李秉富不服,扬言要以暴治暴的方法解决。密切关注此案的县国土资源局法规调处人员马上会同檀圩镇村干部,组织土地纠纷双方当事人召开调解会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向双方当事人宣传土地政策法规、分析争执利害关系,找出争议焦点,使一宗争议7年多、双方花费超万元诉讼费的土地纠纷得以解决,从而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今年是灵山县项目建设年,项目建设用地量是历史上征地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农村土地纠纷矛盾增多的一年,今年5月,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灵山段要迅速征地,牵涉全县三镇18个村委、117个村民小组,土地纠纷276宗,有的是10多年的土地纠纷悬案,调处工作难度大。为迅速解决土地征用矛盾,该县国土资源局干部带着行李长住旧州、沙坪、陆屋三镇农村1个月。面对种种困难,该局调处办干部不退缩、不叫苦,每天早上7时深入农户,傍晚7时才吃饭,晚上还开会到深夜1时,分析农户矛盾起因。在沙坪农村调解时,干部黄建军因患急性肠胃炎,肚子痛得脸色发青,想到任务没有完成。他吃了几片药,又继续工作;在旧州镇农村调解时,干部黄荣可家庭小孩患病,电话催促他回家。为了工作,他坚持在岗位上,忘记了家庭、忘记了自我。今年5月至6月,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灵山段征地中,该县参与调处的土地纠纷106宗,处理达成协议99宗,其中沙坪镇发生15宗土地纠纷,处理达成协议14宗,1宗跨县土地纠纷已移送自治区政府职能部门处理。

新闻推荐

为八桂自主创新“护航”

本报见习记者董文锋本报实习生葛琼洁2008年8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中国(广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南宁成立。这是广西首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它的成立意味着广西各单位和广大...

灵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灵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