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闯出扶贫开发新路径
镇原:闯出扶贫开发新路径
本报通讯员 李宏岳 慕 诚
如今的镇原县,不论在川里,还是在塬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绵延如带的梯田、一排排崭新气派的小康农宅、一条条平整宽阔的通乡道路……这些无不是扶贫开发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连片开发 闯出扶贫坦途
几年前,郭原乡大部分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山区群众住在土窑洞,出行走羊肠道,照明用煤油灯,吃水要到沟里挑。如今,通过扶贫攻坚,整乡推进,修村路、打水井、建新房、兴产业……短短几年时间,郭原乡成了快速赶超的“富裕乡”。
镇原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坚持整村、整乡连片开发是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集中项目资金,扩大整村、整片、整流域的扶贫示范点建设和片区开发,使水、田、路一次性得到治理,产业结构才能得到较快调整,群众生产生活才能得到较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014年,镇原县实施整村推进34个,易地搬迁466户,危房改造1500户,3.64万人实现稳步脱贫。
产业提升 打造致富洼地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镇原县依托资源区位优势,提出了重点扶持发展牛、羊养殖,苹果、核桃、瓜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的脱贫思路,初步形成“北部山区养羊、种杂果,南部塬区养牛、种苹果”的产业发展布局。
虎新民是王沟圈村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从以前的零散养牛到如今的规模养殖,离不开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从圈舍建设到互助金贷款,再到养殖技术培训,扶贫部门和乡政府干部都给了我很大帮助。”虎新民说。
镇原县因地制宜推动扶贫产业发展,支持贫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为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奠定基础。在产业选择中,镇原县各乡镇尊重群众种养传统,努力挖掘符合当地特点并能够长远发展的优势产业,实施连片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同时,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产业化经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依靠科技改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稳定和增强特色产品的品质优势,实现产业发展和建设项目到村到户,最大限度覆盖贫困村,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
共同参与 带给群众实惠
前不久,路岭村举行了一场以杏核为“选票”、群众自选扶持项目的村民大会,启动了路岭村参与式扶贫的序幕。最终,按得票排序,人畜饮水、通村道路建设,全膜粮食种植,维修小学、村部,新建幼儿园、老年幸福园,养牛、苹果产业发展等意见被采纳,成为路岭村重点实施项目。
路岭村“参与式”扶贫的实践尝试,改变了以往救济式的扶贫方式,由群众投票确定扶贫项目,把项目决策权真正交给了农民,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从中受益。
如今的路岭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们在惠民政策、惠民资金的扶持下,通过果园改造、加大养殖规模,年收入提高到5437元。在村民苟满红的家,屋后的空地上建起了新牛棚,20多头牛膘肥体壮。“初算下来,一头牛纯收入2500元没问题。”苟满红开心地说。
新闻推荐
【双联经验】推广饲用高粱 发展家庭农牧场 ——省农科院探索精准科技扶贫新路子
【双联经验】推广饲用高粱发展家庭农牧场——省农科院探索精准科技扶贫新路子本报记者秦娜通讯员黄锐苟满红是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的一名养殖户,过去,他总为饲草不足而犯愁。如今,他在牛舍旁种了11亩...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