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双联经验】推广饲用高粱 发展家庭农牧场 ——省农科院探索精准科技扶贫新路子

甘肃日报 2015-10-27 12:51 大字

【双联经验】推广饲用高粱 发展家庭农牧场

——省农科院探索精准科技扶贫新路子

本报记者秦娜 通讯员黄锐

苟满红是镇原县上肖乡路岭村的一名养殖户,过去,他总为饲草不足而犯愁。如今,他在牛舍旁种了11亩饲用高粱,他的28头牛吃青草一直能从7月吃到11月。牛爱吃料,长得就快,现在平均8个月就可以出栏,全家凭养牛年收入就有5万多元。

苟满红家的变化得益于省农科院在此推广种植的高效饲草作物——饲用高粱。近几年,作为上肖乡的双联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把双联行动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饲用高粱,实现了农户小规模种养无缝高效结合,促进了小农户向家庭农场的转变,探索出了一条精准科技扶贫的路子。

省农科院科研人员何振富介绍,饲用高粱(俗称甜高粱)和苜蓿一样,可多茬收割,在陇东旱作条件下可采用全膜(平膜或双垄沟播)穴播种植,农户种植平均亩产鲜草5-8吨,每吨鲜草成本仅为37.5-60元。何振富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农户以养殖业为全部家庭收入,若要达到家庭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需养殖20头育肥牛或80只羊,只需种植7亩饲用高粱就可满足年需草量。

依靠这种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当地不少家庭走上了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养羊大户石彦英目前养殖肉羊95只,三年的甜高粱饲喂经历让他颇有感触:“自从种了甜高粱,产草量大幅提高,而且长时间喂青绿饲料,减少了精料用量,饲养成本一下子就下来了,但羊的生长速度却一点儿没打折扣。”更让石彦英省心的是,甜高粱饲喂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时间。“现在我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就能割一架子车甜高粱,能满足一天的饲喂量。”尝到了甜高粱饲喂甜头后的石彦英,今年春天将甜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了6.5亩。

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贺春贵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实验发现,种植饲用高粱养殖较之传统的养殖模式,具有产草量大、生产成本低、劳动效率高等优势。更重要的是,可就近、就地、就快、便捷解决粗饲料及饲喂问题,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因此,在他看来,这种资源节约、绿色优质低成本畜牧业发展模式管理简单,可复制,易推广,对全省缺技术的贫困户能起到精准科技扶贫的示范引导作用。他说:“许多从事种植业的贫困户,在适当技术扶助下,可以由单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转变成会种饲草作物能养肉用牛羊的新型‘农牧民\’,形成‘家庭农牧场\’,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新闻推荐

镇原农技人员开设“田间课堂”

镇原农技人员开设“田间课堂”本报镇原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郭治斌)“苹果、核桃树的春季管理很重要,大家要尽快修剪,调整树体骨架结构。”3月16日,在镇原县屯字镇闫孟村的果园里,县乡农技人员们正在为...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