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到群众心坎上 市人社局帮扶庆城县曹塬村纪事
本报记者 李锦
看着眼前的一片片整齐划一苹果林,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庆城县三十里铺镇曹塬村党支部书记黄新海感叹道:“以前,我们村土路泥泞、村部破烂,哪像现在这么漂亮,这样的变化,与市人社局的帮扶是分不开的。”
曹塬村是庆城县51个贫困村之一,共6个自然村,384户1701人,2014年建档立卡户101户402人,贫困发生率达21.8%,近年来在帮扶单位的帮扶下,村里的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
驻进心坎里
“驻村就要为群众干实事,就要驻进群众的心坎里。”2017年8月,由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乡镇三级干部组成的驻村扶工作队进驻曹塬村,市人社局事业科科长、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李培胜就在其中。
驻村工作队入驻曹塬村后,李培胜带领工作队队员按照“摸清底子、找准根子、开好方子、引上路子”的工作思路,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全面掌握致贫原因,分析商定脱贫路径。先后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组干部会议8次,讨论制定了《曹塬村脱贫攻坚规划(2018-2020年)》和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确定了“培育果畜产业、助推产业扶贫,开展技能培训、发展劳务经济,改善基础条件、帮办民生实事”的发展思路。
此外,全体帮扶干部围绕“一户一策”脱贫计划落实,实施了一系列帮扶计划,努力解决群众“增收无方、致富无技”的困难。
扶在点子上
“有了技术就是好,找工作容易多了,多亏了市人社局组织的培训。”曹塬村贫困户王永辉说。
为解决群众致富无技术的问题,市人社局筹资15万元,采取“三包、一全、一重”即包吃住、包培训、包鉴定、全封闭、重操作的模式,组织54名贫困群众到环县职专参加了为期15天的电工、电焊工技能培训,并为合格者颁发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对村里有果园无技术的农户,市人社局邀请市内知名果树专家,开展栽管技术培训6场(次),发放培训教材、惠农政策汇编600多本,并组织果农赴玄马、葛崾岘等乡镇观摩学习,让果农转变了观念,学到了真本领,栽管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有力推动了曹塬村千亩标准化果园建设。
同时,按照“产业扶贫到户到人”的思路,市人社局向有养殖意愿的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2650只、全价过渡饲料500多斤,邀请庆城县畜牧站专家,现场培训养殖技术、跟踪解答饲养难题,确保养殖效果。
帮在困难处
“多亏了李队长和驻村工作队,帮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曹塬村贫困户李进民感激地说,2018年,他家的窑洞坍塌了,曹塬村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到他家查看灾情、组织自救,并争取救济款1000元,联系推土机帮助清理塌方。
驻村帮扶期间,李培胜和工作队队员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市县扶贫、交通、水务、电力、农牧等部门支持,帮助村上改善基础设施。2017年以来,先后为曹塬村新修柏油路5公里,新打机井1口,安装太阳能路灯64盏、变压器1台,解决了村部建设资金3万元、文化物资交流大会资金1万元,为村部、村学配备办公设备14套,捐赠“爱心书包”32套。
在市人社局及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曹塬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该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2户4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馨怡“对于一辈子从黄土地里扒拉粮食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爹娘。以前想要不饿肚子,就要养好土地、靠天吃饭,小麦、...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