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化人的记忆

陇东报 2018-12-22 03:0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萍凝

谢启元是庆阳石化公司的一名年轻员工,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油田子弟”。谢启元从小就在庆化子弟学校上学,大学毕业后回到庆阳石化公司,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

谢启元告诉记者,在父辈的回忆里,1971年9月27日,伴随着长庆油田的发展起步,国家投资兴建了“庆阳地区石油化工厂”。甘肃省燃化局召集庆阳地区生产指挥部、工业局、化工五院等有关人员会议,对厂址、水文、地质勘探、产品方案、设计等有关问题进行商定,将庆阳石油化工厂厂址选在庆城县三十里铺镇韩家湾村,庆阳石化由此诞生。

建厂初期,正值十年浩劫中后期,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建设周期一再延长,一个年仅加工原油6万吨、年生产硝酸铵1.63万吨的小厂用了足足十年的时间,还达不到全面投产的要求,庆阳石化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在庆阳石化欲上不能、欲罢不忍的紧要关头,首届老区建设工作会议于1983年召开,为庆阳石化拨款370万元,解决了基建遗留问题,使企业绝处逢生,渡过了难关。1984年5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庆阳石油化工厂隶属关系的批复》,决定将庆化由庆阳地区行政公署移交甘肃省石化厅行业管理,1984年9月,化肥装置全面投产,庆阳石化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2004年,庆阳石化实施全方位企业改革改造,建成“十大标志性工程”,300万吨新厂建成投产运行,600万吨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前期工作。4月,庆阳石化成为中油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一员,长期困扰庆化的发展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企业管理与中国石油全面接轨。

上世纪90年代,正是庆阳石化公司攻坚克难的阶段,谢启元回忆,那时,他和父母就居住在山上的一排窑洞里。大家每户分一间窑洞,冬天只能用火炉取暖,做饭都是烧煤,父母大部分时间都在厂里,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

2009年3月15日,300万吨新厂全面开工建设,2010年6月30日,原来的老厂装置全面关停。8月25日,庆化苑二区首批住户入住,谢启元一家也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

2014年,谢启元正式成为庆阳石化的一名员工。由于新厂刚建成没多久,他和大家一起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仅用16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用两个多月完成了开车准备,用半个多月实现炼油系统流程全面贯通,所有装置均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近两年来,庆阳石化累计加工原油698.38万吨,营业收入337.82万元,上缴税金145.9亿元,对庆阳市税收贡献率保持在40至50%,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持续繁荣。

新闻推荐

黄土“生金”、民俗变现: 黄土塬上的小村之变

寒冬时节,甘肃东部庆阳市的黄土塬上朔风凛冽。庆城县的药王洞村却是一片热火朝天。街上的香包、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小店...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