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苹果树结出“小康果”——庆城苹果产业进入带动农民实现小康的快车道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4-11 00:15 大字

 本报记者张文智通讯员雪峰

 徜徉在岐黄故里,漫步于庆城乡村,一幢幢整洁的田园小院,一幅幅宽带进村及家电下乡的醒目标语,一张张村民们绽放的笑脸……作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县,无处不彰显着变化,展示出美丽画卷。这一切变化都源于苹果富民产业。

 近年来,庆城县借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撑,苹果产业实现了质的蜕变,老果园提质改造、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高标准苗圃培育三个项目发展跻身全省首位,全县苹果产业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

 老果园提质改造“成功逆袭”

 近日,庆城县白马铺镇三里店村,果农任会宁正在自家果园挖坑施肥,他边擦汗边说:“你看我这片园子,前年改造的时候砍了一半去,当时看着可心疼了。但是现在你再看,株型好,枝子顺,结的苹果有碗大。”任会宁经营果园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但由于管理技术不到位,他家的苹果每年都卖不上好价钱。

 他说:“一年结下的果子小的60mm的特别多,成色也不好。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后,我家的果子又大色又红。基本上没有70mm和65mm的果子。”尝到甜头的任会宁去年还承包了20亩果园,并将700多棵树一次性间伐了350多棵。他说:“间伐以后明年的收入就在20万元左右,虽然是株数少了,可是质量提高了。”

 据了解,2015年全县共计实施老果园间伐改造1万亩,苹果总产量达到16万吨、产值4.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实现2014.5元。

 标准示范园“遍地开花”

 在白马镇顾旗村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看到,只见在一排排水泥杆支撑下,果树沿着铁丝架攀爬生长;大拇指粗的果树已经开始发芽,行距宽、株距窄,每亩200多株果树是普通园子的4倍多,不远处,村民们正忙着浇水施肥。“这是去年我家栽的8亩矮化园,你看这树和我个头差不多,伸手就能碰到树梢,套袋、摘果子的时候,老人小孩儿都能搭把手,既安全又省力。明年挂果预计收入在15万元。”白马铺镇顾旗村村民李万钊说。

 白马铺乡三里店村村民刘胜利,在外打工多年后回家发展苹果产业,由于缺乏果园管理技术,果园收入逐年萎缩。刘胜利说:“之前家里有10亩果园,由于没有技术,果树结的果子不但小,而且果树腐烂病也很严重,2011年的时候,实在没办法就把果园毁掉了。”就在刘胜利迷茫的时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找到了他,鼓励他栽植矮化密植果树。刘胜利流转了100亩土地,建成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刘胜利说:“今年是第5年,有了明显经济效益,今年可以挂果5、6万个,每亩果园预计收入在2000元以上,进入盛果期后,每亩果园收入1万元应该没问题。”2015年,庆城县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大户联合流转土地,整片带、整区域、集中连片推进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创建省级示范园2个、市级示范园4个,新建果业合作组织8个。通过示范带动,效益推动,群众联动,全县的苹果产业呈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

 小苹果带来“百业兴”

 “两年前,我偶尔听朋友说,山东有一种红肉苹果,于是我就买了些苗子,准备几年后大赚一笔,可是没过多久这些苗子就都全死了。后来听专家说,新品种对土、水、肥有严格要求。”赤城乡新庄村村民王强说。

 走进王强家的果园,三五成群的村民围着幼树“研究”,一位李姓村民开玩笑说:“这是在苗木基地买的苗子,也是新品种,你看长得多好!王强,你还再‘崇洋媚外\’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站长高华说:“以间伐为主的改型修剪技术,全县老果园改型面积16000余亩,达到全省第一;推广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示范园面积达到15000余亩,也是全省第一;为了解决苗木问题,在当地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示范苗圃300余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标准化程度,都是全省最好的。”

 庆城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苹果产业的勃勃生机,让富裕起来的庆城果农活出了自信,活出了尊严,他们住新房、开新车,行有柏油路、喝有自来水,他们学电脑、用微信,将眼光投向远方,过着让城里人也很羡慕的生活。

新闻推荐

庆城20万亩黄花菜喜获丰收

本报庆城讯(记者张文智通讯员王博雅)时下,走进庆城大地,放眼望去,一片片满地金黄的黄花菜地里,尽是菜农们采摘黄花的忙碌身影,一派丰收的景象。据统计,今年,庆城县20万亩黄花菜喜获丰收,产量达到1600万公...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